太平洋证券-“低评级+短久期”的投资策略是否还有效?-190401

《太平洋证券-“低评级+短久期”的投资策略是否还有效?-19040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低评级+短久期”的投资策略是否还有效?-190401(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随着2018 年“宽信用”政策诉求带动流动性转多,市场对短久期风险品种的偏好持续上升,1 年期AA 相对评级利差由高点整整压缩了60BP,同期AA+相对评级利差下行35BP。类似的风险偏好于期限结构上的分化在2016 年3 季度之前的市场也曾长期存在。
信用债风险溢价的调整是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互动结果的反映。两股力量作用下通过市场交易流动性或者实体流动性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影响风险资产的定价,其中市场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主导作用通常以经济下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为充分条件。从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的美国信用债市场可以观察到上述价格逻辑的反复切换。
当前国内信用债风险溢价的下行仍是市场流动性持续推动的结果,“加风险”策略的有效性依赖于两个“稳定”——经济调整的相对稳定,即总量层面没有失速下行的风险,对应实体部门债务风险可控;市场流动性增加的稳定性,如果经济继续下探则需要更为积极的货币宽松。
已然降至绝对低位的短端相对利差正受到流动性利好不足的限制,短期内向上调整并在政策利好再次确认前小幅震荡将是大概率事件,若后续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实体流动性的提升,那么高收益债市场对应的将是期限偏好的减弱。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节奏较慢,弱资质民营企业受融资途径所限仍存在再融资缺口,违约风险难以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