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晨会-220422

《中信证券-晨会-220422(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晨会-220422(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反垄断系列报告之八—保障信息安全,破局中概危机政策研究|3月金融委会议传达出要妥善化解中概风险的积极信号,中美合作有望取得积极进展。 向PCAOB提交审计底稿属于数据出境,需符合数据监管要求。 我国数据监管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为跨境审计监管过程中涉密敏感信息的评判提供了重要参考。 基于四大安全法等规定,我们对中概股涉及的信息安全敏感性进行分类。 预计在无重大信息安全隐患的企业间开展跨境审计监管或是中方权宜之计,而有重大信息安全隐患的企业可能将加速回归,该情形下测算中概股回归对港股流动性冲击可控。 ▍高质量发展系列报告(二十六)—积极推进合作谈判,稳妥化解中概风险政策研究|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出台引发市场担忧,但中概短期集中回归并不现实,面临流动性折价、集中抛售、市场偏好、政策风险等四重压力。 预计对无重大信息安全隐患的企业开展跨境审计监管或是中方权宜之计,而有重大信息安全隐患的企业可能将加速回归。 该情形下测算中概回归年均新增募资需求占比港股IPO总额16%,流动性冲击可控。 但中概回归仍是长期大势所趋,港股通和A股上市门槛等配套制度改革或是后续政策发力点。 ▍中日制造产业系列报告之二—“自动化”下的国产替代机遇(一)制造|工业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明珠”,也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延续《从日本高端制造看中国制造升级》系列报告,此篇我们将聚焦工业自动化(工控)的“国产替代”机遇。 根据MIR统计,2021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产业总价值量达到2000亿元左右,19-21年复合增速超过30%。 工控产业链长,零部件公司众多,不同环节差异明显,我们大致可划分为控制系统、驱动和执行系统、反馈系统和输出系统。 这其中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规模最大,细分环节PLC、CNC、减速器、伺服、低压变频器、传感/仪表等领域的规模远高于其他,也是核心零部件公司聚焦的领域。 产业链中,控制和执行系统也是国产替代率相对较高的环节,一些细分领域(CNC、伺服、传感/仪表和机器人本体)的国产替代化率正迅速上升。 从细分规模和国产替代进程角度出发,我们重点关注产业链中的伺服、传感/仪表、CNC和减速器等领域优质公司,推荐伺服领域的卧龙电驱、怡合达,传感/仪表领域的正泰电器和宏发股份,CNC领域的科德数控,减速器领域的绿的谐波,以及控制和变频领域的汇川技术、中控技术和麦格米特等。 ▍债市启明系列—下一步稳增长政策的重心在哪?固定收益|俄乌冲突的升级和3月国内部分地区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增加了2022年的稳增长压力。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政府更看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和防范经济失速风险。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我们认为下一阶段稳增长政策的重心将聚焦在疫情防控、保供稳价、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 财政的力度较为确定,货币政策趋于结构化和财政化,降息或将延后。 ▍长光华芯(688048.SH)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激光芯片国产化龙头,拓展VCSEL打开成长空间电子&计算机|公司是国内激光芯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高功率激光芯片的需求提升及国产替代,以及在VCSEL和光通信芯片领域的横向扩张。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Tesla(TSLA.O)2022年一季报点评—毛利率创历史新高,全年料将保持50%以上增速前瞻&汽车|虽面临供应链等宏观逆风,特斯拉一季度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财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规模效应、高价格车型销售占比提升等为主要驱动因素。 公司一季度总交付车辆31.0万辆(ModelS/X为1.47万辆,Model3/Y为29.53万辆),目前柏林、加州工厂已开始进入产能爬坡阶段,上海工厂亦开始恢复生产,虽受到此前疫情影响,但公司有信心保持Q2产量和Q1持平,并在下半年实现显著增长。 虽新工厂爬坡、上海工厂此前关闭,以及上游原材料上涨等带来阶段性毛利率压力,但高价格车型销售占比提升、车型涨价、规模效应等亦将带来显著对冲,公司未来数年有望持续保持50%以上增长。 Cybertruck车型(计划2023年量产)、Robotaxi(计划2024年量产)、FSD(计划今年向全美用户推送)、Optimus(人形机器人)、太阳能、储能等业务的持续进展,亦有望推动公司生态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以及长周期盈利空间的进一步打开。 短期宏观流动性收紧等可能导致特斯拉等高估值股票波动显著放大,但中长期维度,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