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流动性预计“有惊无险”-230208

《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流动性预计“有惊无险”-230208(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流动性预计“有惊无险”-230208(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3年1月资金市场趋于收敛,价格逐渐抬升,月内资金情绪有所波动但总体“有惊无险”。具体来看,12月底人民银行跨年资金投放充足且及时,超储规模上升的同时疫情感染高峰信贷需求下降,资金宽松跨年,跨年前加权隔夜资金价格一度低到0.35%附近。在此背景下年初资金面情绪较为乐观,市场对人民银行维持友好态度期待较高,杠杆规模一度有所提高。随着跨年资金回笼,人民银行对跨春节资金投放开展和放量均有所延后,叠加1月税期和经济复苏之下信贷投放大幅放量,资金情绪在上旬末和月中两度骤然紧张。随后1月17日(节前倒数第四个交易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放量到每天5000亿元规模附近,资金面形势随之缓解。
2月来看,流动性内生条件好于1月,但人民银行OMO到期回笼规模较大,公开市场操作态度将是流动性核心影响因素。具体来看,现金因素2月预计净投放流动性约1万亿,是2月流动性最主要的支撑因素。据我们的模型估计,1月现金投放可能吸收了1.2-1.3万亿流动性,其中绝大部分将在2月回流。财政存款方面,预计今年2月财政存款增加4000到5000亿元,与2022年(4900亿元)大致相当。2月工作日较多,政府债净融资规模预计偏大。地方债方面,当前已公布的发行计划约5000亿元,2月到期规模不大(500亿元)。综合考虑一季度融资进度和较高的地方政府融资意愿,我们认为2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至少做到持平1月难度不大。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一季度国债发行计划,2月附息、贴现国债各有7期发行,按照超长债单期230亿元、其余附息国债平均700亿元每期,贴现国债平均250亿元每期计算2月国债发行规模约在6000到6500亿元区间,扣除到期规模约5400亿元净融资大约1000亿元。其余各项因素总体影响不大,有一定彼此抵消。
非特殊时点上,市场可能能自行吸收10000亿元以内的OMO净回笼。超过这一规模的回笼量预计会对流动性造成一定压力。人行2022四季度以来长期资金投放规模偏小,主要依赖公开市场操作熨平短期资金缺口,有意令流动性处于方便调节可紧可松的状态,表明货币政策处于观察/过渡期。总体上我们依然认为当前弱复苏的经济格局下,金融风险未完全消除,地产销售企稳尚不稳固,货币政策不宜在当前关口收紧。中性场景下,我们预计人行2月做MLF适当放量(5000到6000亿元)和逆回购温和回笼(续作约1万亿)的OMO组合,资金面稍有波动但总体无碍。
风险提示:1)财政存款变动规模超预期;2)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力度弱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