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债市日历效应探究-220902

《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债市日历效应探究-22090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证券-固定收益专题:债市日历效应探究-22090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的日历效应。以在月度、旬度和周度分组长期(2010年以来)债市每个交易日表现,其变动期望、上涨/下跌概率、波动率等指标衡量在不同组之间经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分时间阶段统计来看,债市的日历效应稳定性较为不错。了解周一还是周五、上旬还是下旬、年底还是春节前后收益率更容易上涨/下跌,对于较为高频的债市交易者把握债市的“节奏”有一定帮助。日历效应的存在,部分源于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决策中的季节性,生产和消费存在淡旺季,宏观数据在不同月份上/下行概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每年的重大政策会议也存在时间节点。另一部分来自于投资者行为特征,银行、保险的经营和投资行为、人民银行及财政部对流动性的投放和回笼都存在自身的季节性节奏。这些特征均有一定程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得债券市场的日历效应中期持续存在。
月度日历效应:年底“抢跑”,年初开门红,年中以后趋向调整。月内日历效应:上中旬易上行,下旬宜做多。周内日历效应:后半周趋于下行,周一波动放大。月度层面上,债市各期限品种整体呈现年底到上半年收益率趋向下行,年中到三季度收益趋向上行的特征。具体来看,国债长端年底(11-12月)上涨概率较高,短端开年(1-2月)上涨概率较高。国开债往往二季度表现较好。年中以后,尤其是8-10月各主要期限利率债单月下行概率均低于50%,累计变动幅度也明显为正。延长和缩短统计时间区间总体上不改变这些特征。从期望(历史平均表现)和下行概率来看,每月上中旬(尤其2-4日)收益率趋向上行,下旬(尤其21-24,29-31日)往往更容易下行。下旬全收益率曲线日平均下行幅度高达0.2-0.3bp,有较为突出的做多期望回报。下旬不仅往往期望明显偏下行且波动最小,往往较为舒适的持有做多窗口;上旬波动较大但期望变化为小幅度上行,往往是更适合短期来回博弈的交易窗口。周内来看,在长期和中长期历史内大部分期限收益率都呈现上半周倾向上行,下半周倾向下行的特征,偶然出现的调休交易日(周六、周日)则多数收益率下行。但这一特征短期(2020年以来)有所弱化。从波动率来看,周五的波动率相对最小,周一波动率则相对偏大,显示市场通常在周一消化周末新闻信息,波动有所放大。
策略应用:根据日历效应,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投资策略,独立或与已有策略叠加创造超额收益。一个最为简单的策略是每月下旬买入10年期或5年期国债持有。该策略历史来看表现良好。
风险提示:1)市场特征发生转变;2)数据提取和计算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