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从减持潮和股权质押风险看本轮反弹进程-190323

《太平洋证券-从减持潮和股权质押风险看本轮反弹进程-190323(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从减持潮和股权质押风险看本轮反弹进程-190323(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进入2019 年3 月后,已实施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均有明显增多,3 月减持公司数将有望达到近4 年以来的高点,减持规模也有望达近2 年以来的高峰。本轮减持的特征表现为,行业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成长行业,减持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大,高估值特征明显。
在本轮减持中,1/2 减持个股存在“大小非”解禁,1/3 存在股权质押压力,由此我们认为本轮减持回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股价大幅上涨后“大小非”集中套现;二是,股权质押压力导致。目前股权质押风险显著改善,股权质押致使减持的原因为:疏困基金落地较慢,股东存在被动减持;股权质押监管加强,减持满足资金需求诉求增大。
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层面,减持/增持公司数往往会领先于沪指见顶,出现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水平(2005 年月度均值为2)的骤升,目前3 月该比值为2.65。减持潮的出现并不会马上导致市场走弱,其后至少需持续1-3 个月的大规模减持才会出现市场见顶。
参考历史经验,并综合本轮减持潮出现的动因,我们认为目前的减持信号存在被“夸大”的可能,后续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窗口来确认市场见顶的信号,若4-6 月每月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减持,从减持信号的角度,5、6 月始需关注市场是否已见顶。此外,进入2019Q2,仍需关注“大小非”解禁回升带来的短期资金面冲击,尤其是电气设备、传媒、公用事业行业,受2019Q2 解禁冲击相对较大,而食品饮料、采掘、地产、农林牧渔受此影响较小。
风险提示:股权质押行为信披存在遗漏;未来拟增减持行为未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