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资产配置专题报告:金融周期视角下大类资产表现带来的启示-220308

《渤海证券-资产配置专题报告:金融周期视角下大类资产表现带来的启示-220308(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渤海证券-资产配置专题报告:金融周期视角下大类资产表现带来的启示-220308(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金融周期思想重露峥嵘。 长期以来,在主流经济周期研究中,真正受到关注的是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即实际投资、生产和消费活动扩张和收缩。 及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RBC)更是将这一观点推向顶峰。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周期理论虽早已有之,但一直未能真正获得发展机会。 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巨大危机之中,才使得金融周期思想重露峥嵘。 在此之后,一套完整的以金融变量为核心的周期分析框架被逐步提出,标志着当代金融周期理论的正式形成。 金融周期仍处扩张期,大类资产表现有差别。 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变量,包括房地产、资本市场、货币供应量和汇率,通过动态因子模型最终构造出金融周期指数。 通过该指数可以发现中国金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从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国内共经历18轮完整的金融“扩张-收缩”周期。 其中扩张期持续时间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12个月,平均为6.2个月;收缩期持续时间最短为4个月,最长为13个月,平均为7.4个月。 目前处于新一轮的金融扩张期。 股票而言,金融扩张期涨多跌少,金融收缩期涨少跌多。 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分别统计其在金融扩张期和收缩期的表现,发现在金融扩张期上涨时间段占比超过六成,累计上涨幅度达到213.95%;在金融收缩期下跌时间段占比超过七成,累计上涨幅度为69.01%。 由此可见,股票无论是在上涨时间,还是在累计涨幅方面,金融扩张期都优于金融收缩期。 同时,我们发现,若沪深300指数在金融扩张期跌幅大于5%,其在随后的金融收缩期仍将下跌。 债券而言,扩张期国债牛长熊短,收缩期国债牛短熊长。 考察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可以发现,在金融扩张期,上涨期占比不足四成;与之相反,在金融收缩期,下跌期占比不足四成。 结合股票和债券可以看出,扩张期“股债双熊”少见,收缩期“股债双牛”少有。 在金融扩张期,“股债双熊”出现两次,分别为2002年2月至2002年10月和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金融收缩期,“股债双牛”同样只发生两次,分别为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和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 大宗商品而言,黄金均以上涨为主,南华商品涨跌均衡。 我们以考察COMEX黄金发现,无论是在金融扩张期还是在收缩期,黄金上涨的概率均接近七成,且平均涨幅也相差不大。 究其原因,黄金更多受外围经济和金融环境影响,用国内金融数据构造的金融周期难以找到其价格变动的明显规律。 相对而言,商品在金融扩张期和收缩期,上涨和下跌所占比例均比较接近,体现出商品主要受供需影响的特性。 带来的启示,回溯历史可以发现,不同大类资产在金融扩张期和金融收缩期的表现各有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股票和债券。 而金融周期指数显示目前国内仍处于金融扩张期,这为我们以此为依据进行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风险提示:模型失效风险,历史结果不能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