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钢铁行业利润回升概率高-230129

《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钢铁行业利润回升概率高-230129(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钢铁行业周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钢铁行业利润回升概率高-230129(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受需求收缩、成本高企、供给调整缓滞等因素影响,2022年钢铁行业呈现出量缩、价跌、利减的运行态势。从全年维度看,限产政策并不会缺席,而且实施方案可能会优化。我们认为供给的天花板仍然存在,2023年可能延续粗钢平控政策,在供给已定,需求表现将成为主导行情的胜负手。
产量方面,节后五大材产量为858万吨,处于同期历史低位,同比下降52万吨。客观而言,根据产业季节性规律,元宵节后钢厂将集中复产,进而给市场带来调整压力,不过在经济复苏,全产业链低库存背景下,可能会催生一轮正反馈行情。在当前产业面向好和经济复苏背景下,我们预测今年春季行情不会逊于往年。
钢铁行业一周点评
2023年供给已定,需求成为胜负手。
受需求收缩、成本高企、供给调整缓滞等因素影响,2022年钢铁行业呈现出量缩、价跌、利减的运行态势。据统计局和海关数据,2022年国内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下降1979万吨,降幅1.9%;钢材净出口5688万吨,同比增加8%;2022年粗钢表观消费94035万吨(考虑钢坯进出口),同比下降2495万吨,降幅2.6%。钢铁综合价格指数年均值(中钢协)为123.36,同比下跌13.6%。2022年前11个月,全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229亿元,同比下降94.5%。2023年,目前虽无相关明确产能调控政策,而一季度采暖期限产政策缺失也使得市场对本轮钢价反弹高度保持谨慎。我们认为,从全年维度看,限产政策并不会缺席,而且实施方案可能会优化。此前,中钢协副会长表示,要“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实现常态化自律限产”,并“将统计外产量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因此,我们认为供给的天花板仍然存在,2023年可能延续粗钢平控政策,在供给已定的情况下,需求表现将成为主导行情的胜负手,2023年是国内经济疫后复苏之年,春节长假期间消费表现超出市场预期,随着各类消费场景的恢复,疫情中受损的居民资产负债表将得到修复,在“稳地产、保交楼”的政策推动下,未来房价预期也将逐步好转,住房有望重回居民资产配置端,叠加三年疫情期间累积的刚性需求释放,地产销售大概率从谷底回升,并通过地产供给侧将“复苏链路”向上游钢铁、建材、五金、家电等制造业传导。从海外经验看,美国自拜登政府2021年11月逐步放开疫情管控后,工业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至疫情前水平,2022Q4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7%,较疫情前(2019年均值76.55%)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将逐步带动工业领域用钢需求的好转。此外,在去除繁杂的防疫程序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将得到提升,使得建材的需求加速释放。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节日期间市场氛围整体偏暖,国际方面,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8.5,虽低于荣枯线,但已连续4个月处于回升态势,显示欧洲制造业在能源成本压力缓解后,初露复苏迹象,也带动了当地钢材消费的改善和钢价的回升,据Metal Exert,欧洲钢厂计划进一步上调热轧价格至770欧元/吨。美国2022Q4的GDP年化环比增长2.9%,高于市场预期,1月21日当周初请失业金18.6万人,好于市场预期,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仍显韧性,而随着通胀从40年来的高位回落,美联储官员在加息立场上有所软化,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退出,海外主要经济体有望实现“软着陆”,这无疑将对钢材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形成支撑。国内方面,节后钢市迎来“开门红”,1月28日,唐山钢坯上涨40元,长沙螺纹钢上涨100元,马钢、南钢、永锋、山钢等主流钢厂上调钢价30-50元不等,市场情绪乐观。据钢联数据,节后钢材总库存1970万吨,较节前增加332万吨,同比少60万吨,比2019年同期少141万吨,假期日均累库47万吨,库存绝对值和累库速率均为近六年同期最低值,静态看,压力明显小于往年,且货权相对集中,不易形成较大抛压。产量方面,节后五大材产量为858万吨,处于同期历史低位,同比下降52万吨。客观而言,根据产业季节性规律,元宵节后钢厂将集中复产,进而给市场带来调整压力,不过在经济复苏,全产业链低库存背景下,可能会催生一轮正反馈行情。从订单看,节前工业材已率先回暖,钢厂冷镦钢(SWRCH,简称22A)订单明显增多,22A广泛应用于汽车、造船、家电、以轻钢结构等领域,反映制造业已有复苏迹象。产业面供需向好,为春季行情演绎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选取申万钢铁指数,在历年2-4月期间的表现,观察到2015-2022年的8年间,有6年出现连续上涨行情,分别为2015年上涨25.1%、2016年上涨15.4%、2017年上涨4.4%、2019年上涨20.4%、2021年上涨23.2%、2022年上涨9%,持续时间各为58天、35天、43天、45天、42天、30天。因此,在当前产业面向好和经济复苏背景下,我们预测今年春季行情不会逊于往年。
普钢投资建议:产业集中度提升叠加供给受限使得钢铁行业由强周期向弱周期转变,行业盈利中枢上移以及分红比例逐步提高,长期来看钢铁行业需求端的主驱动将转为制造业。建议关注:宝钢股份、马钢股份、方大特钢、新钢股份、太钢不锈、南钢股份、本钢板材、华菱钢铁、甬金股份等,另外总书记批示:“十四五”期间,必须把管道改造和建设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工程来抓,相关标的未来或受益,建议关注:新兴铸管、金洲管道等。
特钢新材料投资建议:特钢不同于普钢,属政策大力支持行业,我国中高端特钢新材料内有“进口替代”,外有“全球份额提升”,目前我国中高端特钢比例约4%左右,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相差仍较大,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中高端特钢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中高端特钢企业估值有望提高,从发达国家的特钢公司估值来看,多处于15-25倍的水平,日本、欧美等特钢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而我国中高端特钢还处于成长期,应当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结合近期火电锅炉改造周期,能源类特钢需求旺盛。建议关注:中信特钢、久立特材、天工国际、武进不锈、盛德鑫泰、永兴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广大特材等。
风险分析: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再次刷新年内低点,环比降1PCT,至47%,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12月内、外需求同步走弱,新订单指数下降2.5PCT至43.9%,为年内次低点,受高通胀、高利率以及能源危机的影响,海外需求持续走弱,新出口订单下滑2.5PCT至44.2%,均处于荣枯线下方。12月下旬,全国各地感染人数快速达峰,国家卫健委近日表示,全国累计感染人数2.48亿人次,人群累计感染率达17.56%,部分城市甚至超过50%,感染人数激增使得“缺员”成为最突出的问题,亦造成制造业景气度低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