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食品饮料行业:多地政策相继出台,看好预制菜发展潜力-221221

《中信建投-食品饮料行业:多地政策相继出台,看好预制菜发展潜力-22122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食品饮料行业:多地政策相继出台,看好预制菜发展潜力-22122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近期,全国多地地方政府对外发布了预制菜产业领域相关政策指引,涉及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产业集群打造、龙头企业培育、财税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内容,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引导预制菜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简评
政策引导持续加强,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预制菜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泛,是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表性行业,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文件,结合当地禀赋优势,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在广东、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已有省级层面预制菜产业相关的政策意见陆续出台。而在具体内容方面,相关政策规划思路明确,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以山东省为例,其发布的《关于推进全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便包括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壮大预制菜加工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研制、构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研发、培养预制菜产业人才、强化财政扶持等多个方面,既有政策支持也有监管规范;既关注预制菜企业也强化冷链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多部门、多举措共同引导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业增长驱动力强,成长空间广阔
从商业属性来看,预制菜既有助于B端餐饮降本增效,也能够在C端降低消费者的烹饪难度,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以B端销售为主,而在疫情期间,随着人们居家消费场景的增加,C端预制菜的渗透率也开始逐渐提升。中长期视角下,餐饮行业存在的三高一低问题、连锁化率提升带来的标准化需求仍将成为驱动B端预制菜增长的重要来源。而C端随着家庭小型化趋势的演进,烹饪的时间成本增加,加之年轻一代烹饪技能的弱化,预制菜能够简化烹饪流程,带给消费者更好的烹饪体验。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2023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伴随渗透率提升,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竞争格局分散,看好具备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
当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前期,短期内行业热度的上升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企业的进入,而鉴于行业自身产业链的延展性较强,使得参与者类型众多,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基于各自的禀赋优势,定位于不同的销售渠道和产品切入市场,特别是在互联网营销日益丰富的背景下,触达消费者的渠道更为多元,众多新兴品牌得以趁势兴起,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从终局视角看,在产品研发、渠道推广、品牌运营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企业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有望从中脱颖而出。推荐关注味知香、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企业。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预制菜行业当前处于发展早期,受关注度高,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策略各异,若后续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或将对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造成影响。2)疫情反复风险。短期内各地疫情仍有反复,影响人们外出,对于餐饮等B端需求仍有抑制,恢复进度或不及预期。3)食品安全风险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的关注热点,预制菜行业由于产业链较长,涉及环节及企业较多,行业标准尚未统一,仍然存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