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钠电深度系列二,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221217

《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钠电深度系列二,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221217(5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深度报告:钠电深度系列二,产业链视角看钠电应用和投资机会-221217(51页).pdf(5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拥抱新技术变革下的渗透率伟大共振
钠电应用可期: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对成本或使用感受有明显优化,钠电优势在性价比、安全性和低温性能,未来会对铅酸及低端锂电池实现替代,预计2025年和2030年钠电需求50GWh和260GWh,但短中期对原锂电体系供应商(业绩)弹性不大。产业链已经进入量产前夕,预计当前BOM成本0.65元/Wh,2023年或下降18%至0.54元,预计2025年到0.40元/Wh附近,测算锂价20万以上钠电具备优势,预计远期优势线是10万,投资机会在利润分配强势环节和从零到一的环节。
底层逻辑:成本上,钠电原材料来源广、可获得性强,价格低且稳定,较锂电具备优势;性能上,依托较小的斯托克斯半径等特点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和低温性能,考虑环境友好和安全性等优势,未来会对铅酸及低端动力电池实现替代。
需求:预计2025年和2030年钠电需求50GWh和260GWh,预计先在低速车和两轮车上应用。
成本:当前成本约0.65元/Wh,成本中电解液占比36%是最大来源,目前价格较高预计未来降本明显;对比看,理论成本值(极限值)较铅酸和锂电下降28%和33%,测算目前钠电成本与锂价在20万时性价比持平,预计远期优势线是10万。
进度:当前理论研究已经成熟,材料体系已经定型,头部电池厂及新进入者均进入量产前夕,环节上正极材料由于结构通用,以层状氧化物为代表的体系研发和制造的进度较成熟,负极以硬碳为代表的体系进度略慢,主要是体现在性价比和微观结构调控优化。
投资建议:①利润分配强势环节:参照锂电体系各环节稳态收益率做预测(各环节供应商基本没变),未来利润分配强势环节为电池、负极和正极;②从零到一的厂商和环节:如电池业绩占比较低的新进入者,推荐传艺科技、维科技术等,如新放量环节硬碳负极(其工艺与原有石墨负极不同),推荐元力股份等。
风险提示
1)下游新能源汽车/两轮车等产销不及预期:销量端可能受到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产业链盈利能力和估值。
2)技术推进和规模化应用不及预期:新技术在推广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多方问题,如技术成熟度、成本下降曲线、产业链和消费者接受度,如果某环节不达预期对应整个技术的推进和规模化应用将不及预期,对于最核心需求的测算将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实现性;
3)在实际应用中产品一致性、安全性等表现不及预期:新技术核心在产品的竞争力,体现在价格和安全性等,是应用的底层逻辑,同时能否从小批量生产到大规模量产关键在产品一致性,上述决定应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