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海外防疫政策演变影响之一·概况:后疫情时代,把握行业复苏与自我诊疗的机会-221208

《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海外防疫政策演变影响之一·概况:后疫情时代,把握行业复苏与自我诊疗的机会-221208(7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海外防疫政策演变影响之一·概况:后疫情时代,把握行业复苏与自我诊疗的机会-221208(76页).pdf(7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防疫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多重复杂因素。从国家层面看,防疫政策制定需要以科学因素为核心,同时考虑多重复杂因素,因此我们看到各国在路径的选择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
全面梳理:海外代表国家及地区防疫政策的演变
从时间线来看:2020年各国防疫政策整体偏紧,但中间也有阶段性的放松;2021年各国防疫政策在收紧和放松之间出现多次反复,收紧的主要原因是应对Delta毒株和Omicron毒株大流行的冲击;2022年尤其是Q2开始,代表性国家均出现明显或大幅的放松。
从不同国别看:英国和美国相对激进,英国最早在21年Q1开始就提出与病毒共存的政策,美国的防疫政策在各州执行时有相当大的差异;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放开的过程中相对谨慎,其中香港和台湾目前还有一定的入境限制。
从防疫手段看:代表性国家和地区在2020年有阶段性Lockdown的政策;从21年开始,防疫手段主要集中在社交距离管控、疫苗接种、药物分发及入境限制等方面;22年开始,各地进一步放开,已经或者逐步取消了入境限制,其他NPI(非药物防疫)措施也有明显放松。
从演变原因看:除了病毒变异趋势外,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美国不同州政府对防疫政策有较大分歧,新加坡在调整防疫政策的时候则专门强调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必须逐步开放”。
其他:英国及新加坡等国在放开之前,向社会公布了较为清晰的调整路线图;尤其是新加坡,在数据和政策的披露上非常透明和及时。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还需要考虑:“延迟性流行”和“免疫债”的影响。近期,我们观察到全球范围的新冠、流感及RSV病毒同时流行的趋势。考虑到防疫政策变化的影响,在医疗需求中还需考虑“延迟性流行”和“免疫债”的影响。多国在2021年夏秋季出现了RSV的延迟性流行,可能与前一年冬天的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松有关。另一方面,之前的管控措施使得人群接触流感/RSV病毒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人群的自然免疫,导致易感性增加,即“免疫债”。
防疫政策演变对各细分行业的影响:
医疗服务复苏:我们认为应该从短期弹性和恢复程度(接近或超过疫情前水平)两个维度进行评估。疫情管控放开后诊疗量都有所恢复,但各国整体都还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消费医疗短期弹性较大,其中:口腔弹性较大,但眼科恢复更好,台湾地区的数据显示中医医疗的恢复情况好于口腔;刚需科室恢复更好,英国的数据显示肿瘤科室恢复较好,目前各项诊疗指标已全面超过疫情前水平。
医药零售复苏:稳健修复,全面好于疫情前水平。来自美国、英国、台湾及日本等地的代表性企业数据均显示,医药零售在2020年受疫情干扰之后就逐步修复,21-22年均有同比好于历史平均水平的表现,剔除新开店因素之外,也有较好表现,我们认为与新冠共存后民众的购药习惯有关。
处方药复苏:手术及麻醉药短期弹性较大,刚需药品保持原有趋势。2020年初美国新冠疫情爆发,医疗系统和医疗资源受到了相对较大的影响,疫情早期院内手术数量明显下滑,化疗药物主要作为肿瘤病人手术后一线治疗方案也随之产生较大波动。因此,手术及麻醉药物短期弹性较大,肿瘤口服靶向药物、慢病等药物受影响较小。
自我诊疗市场:后疫情时代,感冒及呼吸品类保持强劲增长。防疫政策放开后,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均展示了感冒呼吸品类自我诊疗药物的强劲增长。我们认为这与全球范围的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同时流行有关。
医疗器械复苏:短期修复看消费医疗及择期相关产品,长期仍然看创新及渗透率提升。消费医疗器械恢复程度分化明显,眼科恢复相对较好;高值耗材受疫情影响存在一定波动,其中可择期手术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大,防疫政策放松后在低基数下快速恢复;IVD板块不同细分领域受疫情影响的差异较大,分子诊断、抗原检测等领域需求爆发,生化、免疫、糖尿病、血液学等常规检测项目受疫情负面影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变化需求逐步恢复。
生物制品复苏:新冠需求下降,非新冠需求逐步恢复。疫情管控措施调整拉动非新冠疫苗恢复性增长;也推动血制品行业的采浆和非新冠需求逐步恢复。
投资建议:后疫情时代,把握行业复苏与自我诊疗的机会
行业复苏:1、手术量恢复带来的手术及麻醉药品需求恢复,看好恒瑞医药,关注恩华药业、人福医药等;继续看好肿瘤赛道的龙头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及荣昌生物等;2、医疗复苏:眼科产业链(爱尔眼科、爱博医疗等)、中医医疗(固生堂)、肿瘤(海吉亚医疗),关注口腔(通策医疗)、;3、择期手术我们看好结构性心脏病、骨科及神经介入等还有渗透率提升空间的相关产品;
自我诊疗:1、感冒呼吸品类药品的相关公司,我们看好华润三九、以岭药业、太极集团,关注葵花药业、济川药业等;2、药店板块(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等);3、家用器械相关公司鱼跃医疗等,关注抗原相关公司(万孚生物、泰林生物等)。
风险提示
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防控政策可能随着疫情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此外,也需要考虑防疫对于线上和线下四类药品的限售政策变化。行业政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带量采购政策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药物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