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固收动态点评:本次债市波动的成因与判断-221117

《华泰证券-固收动态点评:本次债市波动的成因与判断-221117(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固收动态点评:本次债市波动的成因与判断-221117(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近日债券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普遍担心赎回问题。本轮赎回风波背后的逻辑,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动摇了债市根基,短端资金面持续收敛,利率快速调整引发机构赎回反馈,另一方面理财净值化后从波动稳定器变成放大器。我们认为,未来一两周仍存在余震,信用债仍有压力,密切关注存单放量等市场信号,公开市场及时给予呵护也有利于缓和资金摩擦。好消息是,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未动摇,资金摩擦增大,但未离场,冲击孕育错杀、超调机会。债市不具备持续大幅调整的基础,我们建议先关注利率债,尤其是中短端,最后才是关注流动性不佳的信用债。
本轮赎回反馈的几个市场表现
近日债市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普遍担心赎回反馈问题。这种反馈主要有几个表现:1)债券市场形成一定的踩踏,利率债流动性好,最先被抛售,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不出意料,仍是行情放大器,表现最差,存单向MLF迅速靠拢,但受到资金面牵制,信用抛盘大,买盘寥寥,流动性缺失;2)从二级成交数据来看,基金与理财持续在二级市场大量净卖出债券;3)短端同业存单急跌,从点位来看已经有较好性价比,但是机构行为冲击下仍有不确定性。
历史上的几次赎回风波
第一次:2016年底萝卜章事件+货基大额赎回。事件引发踩踏和金融解杠杆,同业资金断裂等加剧利率上行,国债期货二次跌停。2017年经济好转、货币紧缩、同业理财压降,债市遭遇大熊市。第二次:2020年理财破净引发小规模赎回。7月初,股市突然凌厉上涨,股债强弱的切换导致居民将大量资金从理财和货基赎回投入股市。理财和债基的集中赎回导致债券面临抛售压力。第三次:2022年固收+理财赎回潮。2022年年初以来股市持续下跌、债市表现不佳、地产债风险陆续暴露,导致固收+产品业绩表现惨淡,由此产生反馈效应链条,导致股债同涨同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受伤重。
本轮赎回潮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一方面,疫情防控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动摇了债市根基,短端资金面持续收敛,造成本身较为拥挤的市场发生踩踏。另一方面,理财从市场稳定器变成放大器。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真净值”的要求对理财的影响开始,赎回压力容易引发“净值下跌-遭遇赎回-被动抛售-净值下跌-继续赎回”的反馈效应。从不同机构角度来看,理财究竟赎回有多少,未来一两周才会显露端倪,后续可关注有无赎回预期差。此外银行自营、保险资管也均加入赎回队伍,但这些资金只是增加短期波动,赎回后仍有自身配债需求。货基负偏离也加剧了短端债券的短期抛压。
债市如何应对?
如何止住反馈?第一,未来一两周仍是市场观察期,可关注存单放量等市场信号;第二,公开市场操作需要对资金面给予呵护;第三,市场价值体现后,银行等配置力量自然会出现。好消息是,流动性冲击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错杀、超调,这对负债稳定、有配置需求的资金而言,机会正在出现。此外,事后处理不如事前应对。我们在8月底开始建议缓降杠杆,仓位集中在三年期或开和少量30年国债。赎回只是短期冲击,基本面才是关键。目前的债市还不具备持续大幅调整的可能。对机会而言,我们建议先关注短端利率,最后才是关注流动性不佳的信用债。
风险提示:理财赎回规模,资金面阶段性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