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221115

《华泰证券-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22111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MLF续作:看似缩量,实则-221115(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价的层面:MLF利率按兵不动
关于不降息的逻辑,我们在11月14日报告《轻视外部平衡不可取》已经有过阐述:第一,政策需要讲针对性和“效能”,当前稳经济关键是提升微观主体活力,降息可能事倍功半。第二,政策利率与GDP增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过低的实际利率并不能激发有效需求。第三,疫情防疫政策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或在路上,货币政策反而要未雨绸缪、走在曲线前面。
第四,从外部均衡看,汇率贬值预期一旦发散,大幅偏离合理均衡水平也会对金融体系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总之,内外制约之下央行降息的空间或相当有限,后续货币政策的重点仍在于结构性工具、信贷支持和房地产纾困。
量的层面:MLF缩量,但其他工具补充,对流动性影响偏中性
今年9月底是央行流动性投放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分水岭,银行间水位降低意味着资金面稳定性下降,加上大行等对于流动性的预期逐渐发生变化,存单利率也在不断提价。而本月MLF小幅缩量,央行对此解释为“PSL、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事实上,当前存单利率依然在MLF之下,因此银行并没有超额报量的需求,但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客观存在,结构性工具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PSL利率为2.4%,再贷款利率为1.75%,均低于MLF,因此本次操作对于流动性整体影响偏中性。而逆回购放量可能是基于对冲税期的考虑,增强短期操作灵活度,不需过度解读。
目前还无需担忧货币政策紧缩风险
当前基本面格局是“弱复苏+强预期”,短期疫情扰动仍在,出口有所放缓,居民去杠杆未见逆转,10月消费数据弱于Wind一致预期。种种迹象表明地产等对经济的现实约束仍在,因此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支持力度,资金面还不具备收紧基础。
资金面“收敛不收紧”判断不改
虽然从量上看,结构性工具和MLF“一放一收”,对流动性总量并无影响,但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央行态度的微妙变化:首先,结构性工具的首要功能是结构性,其次才是总量性。截至今年9月底,央行的结构性工具已经累计投放了近5000亿,但此前央行并未过度强调其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手段。其次,相比于MLF,结构性工具的流动性传导并不直接,其资金流动方向是央行-申请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中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漏损率”。总之,流动性投放方式的转变决定了资金面已经走出之前非常宽松的局面,低水位之下,资金波动加大,利率收敛可能是常态。
市场启示:中短端短期或已调整到位,债市进入新的振荡期而非单边市
我们上周周报提醒,本周MLF操作市场可能会小失望。但好消息是经过昨日大幅调整之后,中短端利率已经达到合理水平:第一,一年期同业存单的关键锚是MLF利率,目前二者利差已经接近历史平均水平;第二,资金利率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从息差杠杆的角度考虑,中短端定价相对合理。第三,防控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是预期先于现实,决定了债市短期还不具备趋势性走熊的基础。整体上,我们认为中短端压力已经基本释放。而长端还将围绕疫情和地产、机构赎回等预期反复波动,进入新的振荡期而非单边市。中期利率中枢抬升的判断不改。
风险提示:疫情演进超预期,房地产政策效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