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动态: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建议关注证券板块核心催化剂-221113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动态: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建议关注证券板块核心催化剂-221113(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动态:全面注册制渐行渐近,建议关注证券板块核心催化剂-221113(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重点关注
事件一: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
点评:“21条”举措主要针对创新融资、信贷支持、债券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旨在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1)鼓励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与民企进行股权融合等重点领域项目。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2)推动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积极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对民间投资项目予以支持,避免因抽贷、断贷影响项目正常建设;(3)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降低对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和与融资相关的费用支出,督促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能免尽免。“21条”对于民间投融资支持符合稳增长方针,有助于恢复民企复工复产信心,为市场提供更多可供投资的标的方向,以释放流动性。
事件二:11月8日,中基协养老金委员会召开会议,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单即将出炉。
会议明确表示首批个人养老金产品准备工作已就绪,包括投教服务、投顾准备、系统测试等在内的测试工作加速落地。中国结算分别于10月12-18日,19-25日进行了两轮个人养老金平台对接验收工作。11月11日,华夏基金、易方达、交银施罗德、汇添富基金等20余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对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增设个人养老金专属Y份额,并修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
点评:(1)投教服务方面,中国银行、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已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者教育工作,使得居民提前了解第三支柱的重要性,引导其形成健康科学的养老投资文化;(2)平台系统方面,广发证券已完成开发个人养老金系统的所有基础功能并建立内部线上学习平台,提前开展员工教育,国泰君安的君弘APP设置个人养老金预约功能;(3)基金公司方面,易方达、华夏、广发等10余家公募基金均已通过测试,个人养老金产品落地过程中的销售、登记、清算等环节的测试已经完成。11月大规模系统测试完成后我们预计未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将进一步扩容。
事件三:11月10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统计数据。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11.8%,增速环比-0.3pcts,同比+3.1pcts;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5.8%,增速环比-0.6pcts;人民币贷款余额211.37万亿元,同比+11.1%,增速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0.1和0.8pcts。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总体来看,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10.3%,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
点评:由于新发疫情扰动对工业复产和居民消费造成冲击,叠加社融数据的季节周期性波动,10月社会融资规模降幅明显,较去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同时,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因楼市萎靡拖累而收缩,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为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但月末M2同比增速继续保持高位,企业信贷增幅仍维持高景气度,尤其体现在中长期贷款上,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人民币贷款增量的75.15%。综上,稳增长及其延续政策对实体经济托举力度不减,将继续推动房地产与制造业等领域的信用修复。
事件四:11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
保险保障基金是指保险公司按照规定缴纳形成并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风险救助基金。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修改了保险保障基金筹集条款,将现行的保险保障基金固定费率制调整为风险导向费率制,明确保险保障基金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第二,优化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丰富动用保险保障基金情形,增加“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情形”;赋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参与风险处置方案和使用办法的拟定”的权利;提出保险公司在获得保险保障基金支持期限内,监管机构可视情依法对其采取限制高管薪酬、限制向股东分红等必要监管措施。第三,进一步明确债权转移关系,新增“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利益后,即在偿付金范围内取得该保单持有人对保险公司等同于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清偿顺序的债权”的表述。
点评:《管理办法》的发布优化了保险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了保单利益范围,有助于促进保险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可以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基金的积极作用,维护保单持有人合法权益。
证券业观点
本周券商板块修复上涨,证券II(中信)指数+2.35%,上证指数+0.54%。分券商来看,41家上市券商中,本周股价上涨的券商共有39家,股价下跌的仅有2家。其中,东方证券(+7.67%)、华安证券(+7.63%)、国金证券(+7.10%)的涨幅居前。
10月31日-11月11日,券商板块修复上涨,证券II(中信)指数+8.34%,万得全A指数+6.95%,板块行情跑赢大盘。分券商来看,41家上市券商中,东方证券(+19.10%)、国联证券(+15.19%)、国金证券(12.90%)、中金公司(+11.82%)、中信证券(+10.10%)涨幅居前。
本轮证券板块上涨的主因是:10月31日,伴随证券公司三季报集中披露、利空落地,券商行业面临业绩真空期,而国内疫情影响、海外政经环境都面临双向边际好转。
1)国内宏观层面,自11月5日以来,包括疾控局在内的国家部委重点通报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问题,11月10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更加强调防疫科学化、精准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疫情防控更加科学化、精准化与“动态清零”总方针并不矛盾,市场预计此番表态将有望加速经济复苏。
2)海外层面,美国10月经济数据陆续公布,非农就业恢复缓慢、CPI超预期降温,种种迹象使得海外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大幅降温,例如CPI公布前,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有接近30%的概率加75bp,明年初分两次再加50bp或75bp,利率峰值为5.1%左右,明年下半年降息25bp或50bp。CPI公布后,市场预期12月只会加50bp,加75bp的概率降至0,明年初大概率加两次25bp,峰值利率将为4.9%左右,明年下半年降息50bp的概率达到100%。
从结构上来看,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增速靠前的券商涨幅较大。而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4%至430.0亿元,单三季度环比增长42.4%至170.9亿元,是证券行业今年以来唯一稳步增长的业务板块。
核心原因是:今年以来,政策多次强调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而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的受益逻辑是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做大投行业务;同时,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IPO常态化发行已成趋势,股权项目融资需求持续增长,投行业务的周期性有所减弱、成长性有所加强。因此,投行业务的投资逻辑较为顺畅,逐步得到市场认可。
2022年1-9月,A股IPO累计筹资金额4790.7亿元,同比增长29.3%,A股再融资筹资金额5903.2亿元,同比下滑2.5%,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4%至4841家,IPO过会率达到88.3%。
未来观点:借鉴海外发达市场发展经验,,全面注册制必定是我国推动直接融资发展,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而当前A股溢价逐步具备实施条件,2023年具体规则落地的概率极大,有望成为券商板块核心催化。
理由如下:1)1980-200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产业结构升级,为拓宽新兴企业融资渠道,纳斯达克交易所实施了大量制度变革,金融结构需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发展硬科技,需要推动直接融资规模提升。2)2019年以来,A股注册制改革不断推进,经过三年探索,通过加强对信息披露、中介机构、退市制度的完善,注册制架构已经经受住了市场考验。3)明年两会后,预计将加速制度出台。
注册制对于证券行业而言的实质影响在于:极大加快项目过会速度、适度降低上市门槛,将推动更多符合要求的民营企业、中小公司加速上市,从而推动资本市场扩容。
因此,个股层面,推荐重点关注三类券商:1)投行业务表现出成长性的券商,如国金证券(600109.SH);2)投行业务占比较高且具备固有业务壁垒的综合性大券商,如中金公司(601995.SH/3908.HK);3)投行业务触底反弹,有望大幅提升业务占比的券商,如广发证券(000776.SZ/1776.HK);同时,以股权投资为主业的四川双马(000935.SZ)也将显著受益,有望在2023年进入项目集中退出期,实现业绩释放。
保险业观点
A股方面,本周中信保险II指数+0.88%,跑赢非银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港股方面,本周香港保险II指数-0.91%,跑输香港金融指数,跑输恒生指数。
A股方面,本周中信保险II指数+4.90%,跑赢中信非银金融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港股方面,本周香港保险II指数+9.43%,跑赢香港金融指数,跑赢恒生指数。
投资端来看,截至2022年11月11日,沪深300指数较去年末-23.32%,较今年二季度末-15.53%,较今年三季度末-0.43%。本周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周末+3.31BP至2.7354%,较去年末-4.00BP,较今年三季度末-2.47BP。此外,地产风险对险企投资端传导有限、风险总体可控。
部分上市险企公布10月保费。寿险方面,平安/国寿/新华/人保前10月保费分别同比-2.57%/-0.05%/+1.09%/+7.18%,增速较前9月分别-0.08pct/-0.18pct/+0.19pct/-2.12pct。平安/国寿/新华/人保单10月保费分别同比-3.66%/-4.67%/+3.55%/-24.47%。财险方面,人保、平安前10月保费分别同比+10.01%、+11.35%,增速较前9月分别-0.17pct、-0.03pct。其中,人保前10月车险、非车险(含意健险)保费分别+6.81%、+13.87%,较前9月分别-0.30pct、+0.23pct。人保、平安单10月保费分别同比+7.79%、+11.06%。
当前主要上市险企仍处估值底部,安全边际充足,建议关注保险板块的结构性行情机会。产险行业盈利模式发生变化,龙头险企迎来承保利润与规模的双升、业绩确定性更强,且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特征。寿险改革逐步显现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稳、市场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当前P/EV估值友邦1.50x、平安0.50x(A股)/0.40x(H股)、太保0.40x(A股)/0.23x(H股)、国寿0.69x(A股)/0.18x(H股)、新华0.31x(A股)/0.16x(H股);中国财险2022年P/B为0.62x,众安在线P/B为1.27x。财险方面,推荐中国财险(H);寿险方面,推荐中国人寿(A/H)、中国平安(A/H)、友邦保险(H)、中国太保(A/H)。
推荐股票池
优选龙头Alpha:东方财富(A)、香港交易所(H)、友邦保险(H)
全面注册制受益:国金证券(A)、中金公司(A/H)、四川双马(A)
成长性与弹性:同花顺(A)、指南针(A)
业绩压制因素解除,低估值修复可期:360数科(N)
下游增长确定性:中国财险(H)、中银航空租赁(H)
估值逻辑有望切换:纳斯达克交易所(N)
风险提示
海外因素发酵,权益市场波动,扰动非银板块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