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培养基行业报告:发展正当时,国产培养基欣欣向荣-221014

《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培养基行业报告:发展正当时,国产培养基欣欣向荣-221014(9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培养基行业报告:发展正当时,国产培养基欣欣向荣-221014(90页).pdf(9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培养基行业:定制化、精细化、国产化趋势明显。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石,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培养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为生物制药生产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两方面。细胞培养基的下游商业化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重组蛋白/抗体药物生产、疫苗生产、基因、细胞治疗药物生产。抗体药物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药物生产用的培养基技术难度高、生产工艺复杂、个性化需求高、且价格偏高,属于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
培养基行业伴随生物制药崛起,GCT时代加速。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6.1亿元发展至2021年的26.3亿元,其中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增长较快。据Frost&Sullivan预测,中国的细胞培养基市场未来还会进行快速增长,在2026年预计达到71亿元,2021-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0%。随着下游生物制药领域蓬勃发展和国产替代大趋势下,国产培养及市场未来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培养基行业经验科学属性强,用户粘性高,头部集中为未来趋势。培养基是生物医药核心原料之一,其性能可直接影响产物表达量的高低,进而影响生物药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培养基开发的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配方一般包含70-100种不同化学成分,需要通过分析细胞特性和工艺试验确定适合细胞生长的配方组份,并经工艺优化实现大批次稳定生产。
抗体药发展带动培养基市场,Gibco行业保持领先。培养基行业最早成立的三家公司:GIBCO、HyClone和JRH,目前依然处于全球头部位置。抗体药带动了培养基产业的发展。培养基从含血清到无血清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从无血清到化学成分确定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这得益于蛋白抗体药逐渐上市,通过培养基开发以提高产物表达水平的需求日益显著。
产业链延伸,CDMO助力发展。培养基与CDMO紧密联系,业务具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工艺协同:培养基和生物药CDMO均是为了提高药物的开发效率和结果,在细胞株构建、工艺开发等过程中有较多技术协同。客户协同:细胞培养贯穿生物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过程,培养基和CDMO业务均可全流程服务生物药客户
重点关注标的:奥浦迈(688293),东富龙(300171),中盛溯源(未上市)
风险提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对下游客户订单及供应链影响、产品质量、批间稳定性风险,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部分上游原材料依赖海外供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