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周报:政策暖风频吹,关注非银板块配置窗口期-221009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周报:政策暖风频吹,关注非银板块配置窗口期-221009(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非银金融行业周报:政策暖风频吹,关注非银板块配置窗口期-221009(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重点关注
事件一:9月27日,国常会召开,确定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予以税收优惠。
2022年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在税前扣除限额方面,个人养老金按照每年12000元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此前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采取的税前扣除限额以年收入的6%和12000元中较低的为标准;投资收益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免税,与此前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保持一致;养老金领取方面,个人领取的养老金收入按照3%的税率征税,此前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要求对养老金收入的25%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应的实际税率为7.5%,此次国常会提出的养老金领取税率较此前明显降低。
点评:个人养老金税收政策落定,体现国家对推动支柱养老金发展大力支持态度,养老金融产品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今年以来,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明显提速,继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之后,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的配套政策也陆续开始征求意见,第三支柱养老金蓄势待发。在居民老龄化程度上升养老需求不断上涨、国家对市场化运营养老金发展大力支持双重驱动下,居民财富持续入市,长期资金来源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确定性趋势,为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常会提升了个人养老金的税前扣除限额,降低养老金的领取税率,有助于提升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缴费期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积累期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期实际税负由7.5%降为3%。领取期7.5%的实际税率下税收优惠政策反而使得税率相较第一梯度3%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有所提升,降低领取期实际税负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个人养老金的吸引力。
事件二:9月29日,央行召开2022Q3货币政策委员会,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2022年9月29日,央行召开2022Q3货币政策委员会,会中提到,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等。
点评: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国内疫情反复,国内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也说明了这一点,2022年四季度流动性环境有望保持相对宽松,利好券商经纪、做市等业务。
证券业观点
本周券商板块下跌,证券II(中信)指数-4.59%。分券商来看,41家上市券商本周股价全部下跌。
短期扰动不改资本市场长期扩容趋势,当前证券行业面临的三大核心催化,分别会为行业带来增量业务机会:1)科创板做市:9月17日,首批科创板做市商公布,申万、华泰、银河、建投、东方、财通、国信、国金获得资格,做市业务将为券商带来买卖价差收入、交易佣金和持仓收益,对于行业而言是创新业务增量。2)全面注册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全面注册制有望在未来一年内渐行渐近,注册制加速投行项目过会效率的同时也因为压实了中介机构责任使得风险定价和销售能力会逐步成为券商投行竞争的主要维度,从而带来投行业务格局新的重塑,尤其是民营项目的增加将为腰部投行创造弯道超车机会。3)泛财富管理:买方投顾的布局在券商中已经实现从0-1的突破,这部分业务对于经营高净值客群和股票投资者为主的传统券商而言是增量市场,但只有在近两年充分调整组织架构,加码布局的券商才将更易于拥抱基金投顾所面临的长尾客群市场。
预计下半年券商板块估值环境向好,主要依据是稳增长接续政策助力和行业监管政策的边际向好:2022年9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在防控疫情下着力抓好受创产业链复工复产、达产稳产,稳定企业、稳定产业链,在坚持“稳经济”这一政策主轴的背景下,延续稳经济政策红利以及稳住市场主体是当前修复反弹关键所在;2022年9月29日央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同样提到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等。另外,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和全面注册制渐近,券商多元化经营趋向提供一站式服务,长期来看,行业盈利有望稳中向好,有望走出低估值修复行情,看好用表能力优秀以及机构化领先的头部券商:国泰君安、广发证券。
保险业观点
A股方面,上周中信保险II指数-2.39%,跑赢非银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港股方面,本周香港保险II指数+3.72%,跑赢香港金融指数,跑赢恒生指数。
投资端来看,截至2022年10月7日,沪深300指数较去年末-22.98%,较今年二季度末-15.16%。上周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601%,较去年末-1.53BP,较今年二季度末-6.04BP。此外,地产风险对险企投资端传导有限、风险总体可控。
承保端来看,寿险方面,前8月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排名为:人保(+10.13%)>太保(+3.95%)>新华(+1.81%)>太平(1.26%)>国寿(+0.22%)>平安(-2.60%),6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同比+0.90%,较1-7月的同比+1.35%有所下降。单8月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排名为:太平(+5.34%)>国寿(+1.13%)>新华(-1.19%)>平安(-3.46%)>太保(-11.67%)>人保(-38.17%),6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同比-4.28%。
财险方面,前8月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排名为:太保(+12.18%)>平安(+11.57%)>人保(+9.81%)>众安(+7.01%)>太平(+3.39%),5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同比+10.45%,较1-7月的+10.13%进一步改善。单8月上市险企保费增速排名为:众安(+34.91%)>太平(+22.49%)>平安(+16.35%)>太保(+13.13%)>人保(+8.78%),5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同比+13.12%。
具体公司来看,众安单8月保费高增是在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条件下实现的(2021年8月众安保费同比+38.23%)。人保财险的车险增速稳健向好,承保利润有望提升。人保财险的车险保费8月单月同比+9.2%(前值为+8.4%),1-8月累计同比+7.2%(前值为+6.9%),8月增速有所抬升,与8月我国乘用车销量保持较高增速(同比+36.9%、前值+40%),且高端品牌乘用车同比+43.5%(1-8月累计同比+6.6%)有关。近期疫情持续冲击致使出行减少,车险市场赔付端压力下降,行业整体利润将抬升。人保车险作为行业龙头,在本轮车险综改影响下、预计承保盈利能力更强。
当前主要上市险企仍处估值底部,安全边际充足,建议关注保险板块的结构性行情机会。产险行业盈利模式发生变化,龙头险企迎来承保利润与规模的双升、业绩确定性更强,且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特征。寿险改革逐步显现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稳、市场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当前P/EV估值友邦1.47x、平安0.50x(A股)/0.40x(H股)、太保0.36x(A股)/0.22x(H股)、国寿0.68x(A股)/0.18x(H股)、新华0.30x(A股)/0.14x(H股);中国财险2021年P/B为0.65x,众安在线P/B为1.29x。财险方面,推荐中国财险(H);寿险方面,推荐中国平安(A/H)、中国人寿(A/H)、友邦保险(H)、新华保险(A/H)。
推荐股票池
优选龙头Alpha:东方财富(A)、香港交易所(H)、友邦保险(H)
成长性与弹性:同花顺(A)、指南针(A)
低估值与高赔率:广发证券(A)、360数科(N)
下游增长确定性:中国财险(H)、中银航空租赁(H)
估值逻辑有望切换:纳斯达克交易所(N)
风险提示
海外因素发酵,权益市场波动,扰动非银板块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