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系列研究: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及农林生物质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研究-180830

《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系列研究: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及农林生物质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研究-18083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债资信-绿色债券系列研究:生物质发电发展现状及农林生物质项目环境效益评估研究-180830(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内容摘要
生物质能源是受到人们的重新关注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开发的最主要利用形式之一,发电方式主要可分为直接燃烧发电、气化发电和耦合发电三种方式。
针对生物质发电项目,我国2006年推出了标杆电价+补贴电价的优惠政策;2010年和2012年,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分别执行0.75元和0.65元的标杆电价。电价政策优惠明显,生物质发电项目快速发展。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能源局、环保部等部门也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生物质利用的规划。国家能源局在《生物质发电“十三五”规划布局方案》中规划了生物质发电规模合计2,334万千瓦的发展目标。截至2017年底,全国并网装机容量1,476.2万千瓦,全球范围仅次于美国的1,670万千瓦装机规模。
农林生物质发电方面,目前生物质气化后发电、与燃煤机组耦合发电、充分利用林业生物质等是主要的发展动向。其环境效益主要体现传统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较低,排放烟气中SO2、NOx含量较低,同时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节约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且生物质发电为碳中性,其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明显。评估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绩效表现时,可从机组发电效率/锅炉效率、燃料的收集与制备、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以及生物质发电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预期未来以装机规模不太大的分布式生物质热电联产为形式的能源开发模式和项目建设,可协同解决小型城镇和城乡居住区的包括居民取暖在内的热力供应,并实现电力生产,消纳周边农林地区生物质,有效降低采暖期的化石燃料消耗和污染排放,并减少农林生物质散烧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最早加以利用的能源形式,包括人类早期的钻木取火、农耕文明时间的薪柴燃料,均是直接取自大自然生物圈或者农业生产产生的生物质资源。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开始大规模地利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用以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生物质能源此时在能源供给中的重要性不比以往;而随着化石能源广泛使用后产生的种种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出现后,人类又重新审视能源结构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日渐受到重视,而生物质能源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