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4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数据点评:交易盘与配置盘的分化-190510

《华泰证券-4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数据点评:交易盘与配置盘的分化-19051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4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量数据点评:交易盘与配置盘的分化-19051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交易盘与配置盘的分化
债券托管数据显示,当前债市不缺需求力量,尤其是中小银行、保险、外资等债券配置力量仍较为强劲,关键是利率水平。此外,利率债经过前期利空集中释放之后开始进入价值区域(十年国债 3.3-3.55%),叠加定向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资金面较为宽松,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反复,4 月份金融、经济数据走弱,债市喘息期小机会仍有望延续。但制约债市表现的可能仍是下行空间(十年国债前期低位 3.0%),后续利率债供给、基本面惯性和通胀等也仍有小幅扰动,贸易谈判不可预测,交易性机会的把握仍需要注意安全边际。
商业银行:大行继续增配地方债,农商行资产荒仍存
商业银行配置力量增强,大幅增配利率债和地方债,信用债仍继续增持,但需求边际减弱。从商业银行内部来看,大行主要增配地方债,4 月大行对地方债增持 2484 亿元(上月增持 2781 亿元),地方债对国债配置形成了挤压。农商行和农合行增持利率债 949 亿元,增持规模较上月(387 亿元)明显增加。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信贷资源不足、资产不能出省,存在较为严重的资产荒问题,配债需求较强。
广义基金:整体净减持,交易热情降低
4 月广义基金仅小幅增持信用债和商业银行债,利率债减持 876 亿元,地方债减持 599 亿元,同业存单减持 1285 亿元。4 月广义基金对短久期信用债的增配开始放缓,转而增持长久期信用债,主要由于 4 月份货币政策“救急”模式向稳健中性常态回归,资金面波动较大,短端利率上行幅度较大。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增长,货基则由于收益率持续低位而增速放缓,因此广义基金对同业存单的配置力量也有所减弱。
境外机构: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国际指数,外资增持国债
4 月 1 日起,中国债券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纳入首月,境外机构增持 190 亿元国债。在全球宏观经济走弱,发达国家利率下行较快的背景下,当前中美利差再次回升至 80BP 的舒适区间,同时 4 月份人民币汇率企稳,中国国债再次成为境外机构的优质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得到体现。
保险配置发力,券商交投清淡
在连续 4 个月减持之后,保险机构债券总托管量出现增长。今年保险“开门红”效应明显,保费收入显著增长。但一季度保险机构配置需求不强,对信用债和利率债依旧表现为减持。这主要是由于一季度股市表现较好,险资大量进入股市挤压配债额度,此外利率绝对水平偏低,保险机构对收益率的认可度不高。4 月保险机构对债券配置开始增加,我们认为后续有望继续发力。相比之下,券商表现则更为清淡,主要源于 4 月债市利空因素较多,债市调整幅度较大,券商以减持为主。
债市杠杆率分化,主要机构降杠杆
4 月资金面波动较大,货币政策开始向稳健中性回归,因此机构加杠杆行为比较谨慎。除了券商杠杆率继续上升以外,其他机构杠杆率均下降,广义基金下降最多(5.3 个百分点),保险也降低 2.5 个百分点。4 月券商的交易热情不是很高,但杠杆率却出现上升,主要是由于本月券商托管规模(资产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质押式回购余额(负债端)的下降幅度并不大,从而导致杠杆率数据上升。
风险提示:信用违约超预期、机构行为变化、中美贸易谈判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