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启示-190531

《华泰证券-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启示-19053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启示-190531(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今年核心主题之一。2 月底以来,金融供给侧改革在重大会议的表述中频频出现,近期包商银行托管再一次引发对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探讨。为何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下阶段的政策主线?因为我国金融供给面临的最显著问题是结构不平衡、不充分,效率不高,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本身也存在风险点。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就是提升服务实体的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的针对性、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塑金融体系格局。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下,货币政策可能保持稳健中性,但兼具灵活性,金融资源向创新和转型倾斜,金融防风险继续推进,金融体系也有望迎来变革。
从金融供给侧特征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当前金融供给面临的最显著问题不是总量不足,而是结构不平衡、不充分,效率不高,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的问题,自身还存在诸多风险点。总量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较低;结构方面,金融资源分配不均,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具体表现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失衡、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失衡、低效率部门与高效率部门失衡、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失衡;此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金融乱象”频发也是金融供给中的重要问题。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金融的根本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与实体共生共荣的定位决定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服务实体。具体而言有四点内涵:提升服务实体的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的针对性、金融防风险和重塑金融体系格局。金融供给侧改革是实体供给侧改革进入下半场、金融去杠杆进入新阶段的表现,三者都是我国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一脉相承,是一个由减到加,由破到立的过程。
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心与任务
金融供给侧改革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首要任务就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通过金融引导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以往的“大水漫灌”式刺激将逐渐退出,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传导机制的疏通和结构性引导,同时兼顾金融防风险。此外金融供给侧改革还要求通过制度设计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优化各类金融机构的定位和布局,重建激励机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市场的影响
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不轻易期待大水漫灌,但在复杂形势下需要兼具灵活性;(2)金融资源向创新和转型、资本市场倾斜,中长期看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3)疏通传导机制有利于宽信用,挖掘民企债中的错杀机会;(4)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适度向实体让利的压力,但长期来看二者利益一致性;(5)金融防风险仍将继续,有序打破刚兑,重塑金融格局和生态;(6)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债市投资者结构改善。
风险提示:改革的力度拿捏,外部风险及经济走势对改革进程推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