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19年6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包商事件冲击下,投资者行为面面观-190710

《华泰证券-2019年6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包商事件冲击下,投资者行为面面观-190710(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2019年6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包商事件冲击下,投资者行为面面观-190710(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6月总托管量环比增加,增幅主要来自地方债和政金债。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托管量大幅增长,同业存单托管量大幅减少,主要受包商事件影响,存单发行放缓。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增持地方债,减持同业存单,其中城商行在流动性压力下全面减持利率品种;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地方债;外资机构继续为债市贡献边际配置力量;保险机构面临协议存款到期后的再配置压力,利率债配置明显增加;证券公司增持国债,小幅减持同业存单,主动增持外,也与季末借券融入资金有关。6月债券回购余额增加,机构杠杆率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宽松的资金面带来息差机会。
商业银行增持地方债,同业存单持仓降低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增持利率债较多,减持同业存单。一方面,央行6月份进行了大额净投放,作为一级交易商的大行直接受益;另一方面,部分中小行负债端出现流失,尤其是存款也向大行转移,进一步增强大行的资金充裕程度和债券配置力量。城商行在负债端压力下,大幅减持流动性资产兑现流动性,从微观来看,部分定制化公募也出现了赎回的情况。相比之下,农商行受冲击更小,但资产端也出现了收缩。
广义基金需求不弱,大幅增持地方债
6月广义基金大幅增持地方债和政金债。政金债托管量增加1394亿元(上月增加528亿元),地方债托管量增加1662亿元(上月增加84亿元)。6月基金配置力量强劲,主要原因在于6月底债券型基金成立增多,二级债基等存在净申购,货基调整配置方向。受包商事件流动性冲击影响,6月份城商行、农商行等负债端压力上升,进而资产端减持流动性资产,6月份债券型基金份额出现小幅减少。但6月后两周,由于央行流动性呵护,债券型基金募集增加,基金配置力量开始增强。
外资机构继续为债市贡献边际配置力量
6月境外机构热情不减,继续增持国债和同业存单。4月份中国债券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以来,外资机构配置国内债券持续增长。一方面存在被动配置需求;另一方面,海外利率下行较快,中美利差处于舒适区间,中国债券的配置价值较高,外资机构的主动配置需求也较强。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偏鸽派,降息预期升温,外部环境利好国内债市。此外,G20峰会后,中美贸易摩擦担忧阶段性缓解,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也有利于外资机构买入中国债券。
保险机构大幅增持地方债,券商增持国债和信用债
保险机构面临协议存款到期后的再配置压力,利率债配置明显增加。部分保险机构赎回或到期不续协议存款,产生再配置压力。同时保险机构风险偏好下降较快,小幅减少信用债投资,转向利率债。从6月托管数据来看,保险机构明显增加地方债和国债的配置。证券公司增持国债,小幅减持同业存单。
6月债券回购余额增加,机构杠杆率有所回升
6月全市场质押式待购回余额为48450亿元,较上月增加12650亿元。债市整体的杠杆率较上月抬升4.1个百分点。6月机构加杠杆的最主要原因是宽松的资金面带来息差机会。展望未来,随着7月份资金到期大增以及传统缴税季,加上资金跨季结束,央行很可能顺势回笼资金,过度充裕的流动性可能收敛。
风险提示:监管对机构行为的影响,金融数据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