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19年7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境外机构仍强,地方债受宠-190814

《华泰证券-2019年7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境外机构仍强,地方债受宠-190814(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2019年7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境外机构仍强,地方债受宠-190814(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7月总托管量环比增加,增幅主要来自地方债。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增加地方债配置,减少政金债配置,城商行的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需求力量修复;广义基金增配政金债和同业存单;外资机构大幅增配政金债;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配置力量减弱,仅增配较多地方债。7月机构杠杆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资金面较6月小幅收紧。从机构行为来看,当前债市出现“核心资产”概念,地方债价值提高,成为各机构争相配置的资产。展望未来,市场结构健康决定了久期策略可以维持,关键是寻找价值洼地和性价比高的资产,尤其是30年国债、利率债老券等可能存在补涨机会。
商业银行:地方债配置价值显现,政金债挤出明显
7月商业银行债券持仓量环比增长5427亿元,地方债大幅增加5748亿元政金债持仓减少1213亿元,地方债对商业银行配置政金债产生了一定的挤出;信用债持仓减少134亿元。分银行类型看,全国性商业银行继续消化地方债,增持国债,减持同业存单和政金债;包商事件流动性冲击减弱,城商行配置能力略有修复,地方债持仓大幅增加;农商行表内资产荒仍较为严重,各券种托管量均有所增加。但集中配置利率债、地方债等核心资产,对信用债和同业存单的配置仍偏谨慎。
广义基金:利率债配置节奏有所放缓,首次大幅增配同业存单在商业银行减少政金债配置的同时,广义基金继续增加政金债投资规模,7月政金债利率仍然快速下行。此外,7月广义基金同业存单持仓大幅增加1106亿元,为年初以来单月最大增持规模,一方面7月份资金面收紧,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上行,另一方面监管层表态放缓对于类似包商银行的风险事件处置,稳定市场预期,广义基金对于同业存单的投资意愿回升。信用债方面,7月托管量环比增加731亿元,中票配置明显增加,表明信用债久期拉长,且更加追求票息价值。
境外机构:继续为债市贡献边际配置力量
7月境外机构热情不减,配置力量继续增强。尤其是政金债增持规模相比6月进一步增加,一方面是由于被动投资国际债券指数的需求,另一方面政金债相比于美债等配置价值仍然很高。与2016年相比,本轮新增了境外机构这一重要的需求力量。截至2019年7月,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超过2万亿,其中国债占比为60%,政金债占比为22%,同业存单占比12%,其他信用债占6%。因此,相比于2016年,境外机构新增了较大规模的利率债需求。5月份以来发达国家利率快速下行,外部环境进一步利好国内债市。预计后续外资会进一步发力。
保险和券商:配置力量边际减弱,均增配较多地方债
7月保险公司国债托管量环比增加19亿元,配置力度明显减弱,利率债由增持120亿以上转为小幅减持,地方债增持规模相比6月也减少了近200亿元。不过保险机构在连续15个月减持信用债后,首度增持信用52亿元。7月利率下行较快,保险机构负债成本存在刚性,因此配置需求减弱。证券公司仅大幅增持地方债,同业存单和信用债均减少,也显示地方债投资性价比提升。
7月资金面边际收紧,机构杠杆率有所下降
7月债券回购余额和机构杠杆率都有所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流动性回收导致资金面边际收紧。在经历了6月的宽松之后,7月份流动性有所回收。当月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达5528亿元,7天回购利率也有所抬升,导致息差杠杆策略难以获得差异化的回报,机构纷纷降低杠杆率。
风险提示:地方专项债供给对机构行为的影响,中美贸易谈判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