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债券盈利模式新变化-191007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债券盈利模式新变化-191007(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债券盈利模式新变化-191007(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策略观点
我国债市盈利模式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的杠杆、刚兑、资金池模式淡化,大类资产配置、信用债精细化挖掘成为新方向。中期来看,债市核心逻辑没有动摇,涨不追、跌不怕,但四季度投资者需要更注重安全边际。节奏方面,十月份是地方债供给空档期,加上经济下行等压力,维持十月债市存在一定的小机会的判断。不过11-12月份需要关注CPI上行、地方专项债提前发行等扰动因素。城投债仍是不少投资者刚性配置的选择,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有利于降低短期风险暴露概率,适度信用下沉意愿升温。
曾经的债市盈利模式
(1)赚久期的钱。中国经济和债市的周期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是债券最重要的盈利来源。(2)赚杠杆的钱。场内杠杆一般采用债券回购的方式,本质上赚取央行和人脉的钱;场外杠杆一般采用同业套利、多层嵌套的模式,本质上赚取政策红利的钱。(3)赚刚兑和信仰的钱。刚兑信仰下,部分投资者盲目追求高票息的信用债,过度信用下沉而忽视了发行人的违约风险;刚性兑付信仰加剧了投资者的“加杠杆套息”,部分投资者依赖杠杆套息躺着赚钱。(4)赚资金池和非标的钱。资金池运作最大的优点在于管理粗放,加上非标等刚兑的存在,导致这种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存在多年。
债市环境大变局
首先,经济和债市的周期波动减弱。在中国步入经济转型期、房地产市场周期平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债券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可能都会弱化。其次,刚兑预期逐一打破。2014年3月,超日债违约成为国内首例债券违约事件,此后国企、央企等违约事件逐步暴露;城投债尚未违约,但城投平台非标、非公开债券等已经大范围违约;今年包商事件打破了金融同业刚兑预期。最后,2016年四季度以来金融严监管政策陆续下发,金融监管短板被补齐,债市加杠杆、多层嵌套、资金池等被遏制,杠杆策略、期限错配、信用下沉等难度明显加大,“监管套利”的钱越来越难赚。
债市投资盈利模式新变化
首先,债市投资需要更加注重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在债市周期波动减弱、刚兑预期打破以及金融监管遏制债市加杠杆的环境下,纯债投资的回报率明显降低。但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则下行缓慢,因此倒逼债券投资注重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不过大类资产配置难度大、调头难,好在资金容量大。大类资产配置资金的崛起可能对股、债波动特征都产生冲击。其次,信用债需要精细化研究。在债市的周期性波动减弱的背景下,未来信用债的β机会将明显弱化,因此需要进行精细化的个券研究,只有这样才有望获得α收益。但信用债精细化研究对人力资源的消耗较大,且规模容量小。
风险提示:宽信用超预期;通胀超预期;债市盈利模式出现其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