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探究长期利率走势之谜-191124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探究长期利率走势之谜-19112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探究长期利率走势之谜-191124(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策略观点
中短期市场看法已经高度一致,长期走势值得探讨,未来几年债市可能呈现利率中枢逐步下行、周期不会消失、波动区间变小、高收益资产减少等趋势,但中国零利率的可能性很小。短期来看,利率近期冲高回落,配置价值大幅弱化,在3.16%的点位上操作空间开始有限。12月份需要提防地方债发行、CPI攀升、社融数据等扰动因素,尤其是资管新规和现金管理类统一监管政策风险需要特别关注。我们仍判断十年国债不会超过3.3%太远,如果达到4月份高点,赔率将大为改善,果断配置,在央行调降OMO利率之后,利率向上空间已经被封杀。重申空间的判断重于时间的判断。
从利率的本质讲起
利率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三种经典的利率理论为真实利率理论、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率表征的都是资金的价格。在开放经济体下,资金的价格区分为内部和外部价格,内部价格为利率,外部价格为汇率。但自然利率或中性利率在实践中并不实用,业务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是名义利率,十年国债利率最为常用。长期利率走势的判断对保险等机构资产配置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几年,房地产非标等高收益资产日益萎缩并大量到期,对长期利率的判断决定了当下的操作思路。
长期利率的决定因素
利率本质上取决于资本回报率,利率黄金准则下实际利率等于经济增速,“名义增长率决定名义利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是利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利率水平与名义经济增长保持较高的拟合度。不过,在实践中,利率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中国就存在一个长期利率之谜,中国的利率绝对水平长期低于名义GDP增速。原因为:首先,中国长期处于金融抑制,利率被管制特征明显,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彻底完成;其次,中国的GDP增长呈现“要素堆积”的特征,与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水平不匹配;第三,中国的储蓄率长期偏高;第四,中国国债存在免税效应。
未来五年可能面临的几大新趋势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逐步摆脱城投、地产依赖症,这将导致债市高收益资产供给减少。第二,杠杆向中央或政府部门转移,导致全社会承受高利率的能力下降。第三,中美可能的“半脱钩”对资本回报和名义GDP的冲击,中国作为生产国,产能过剩压力可能会重新出现,带来通缩压力,同时技术进步步伐将比原路径有所放缓,会带来进步速度、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下降风险,资本回报率存在下降可能。第四,资本的稀缺性降低,科技、劳动力、市场等要素的稀缺性提升。第五,债市对外开放之后海内外利率联动性增强,海外低利率对国债利率有牵引作用。
中长期利率趋势判断
未来几年十年国债利率的走势会呈现几个特征:中枢逐步下行、周期不会消失、波动区间变小、高收益资产减少。对十年期国债而言,之前的历史中枢可能已经是上限,未来五年的中枢大概率继续有所下行,但中国零利率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中国不缺少信用传导主体,很难实质进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其次,即使中国经济下行,名义GDP在未来5年大概率还能保持在5-7%的水平,在全球来看都是较高的水平,长期利率很难过低。
以上判断需要关注的点
第一,相比长期利率判断,短期利率判断更重视的是边际思维。第二,所有判断都有假设前提,包括宏观去杠杆、房住不炒及约束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是长期政策,不会有明显松动,政策选择至关重要。第三,汇率与利率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第四,长期利率中枢下行不等于周期消亡。
风险提示:通胀再次超预期;资管新规、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