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华西固收研究】国家高新区近五年综合财力变迁-220106

《华西证券-【华西固收研究】国家高新区近五年综合财力变迁-220106(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华西固收研究】国家高新区近五年综合财力变迁-220106(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继梳理了全国各省、各地级市、百强县和国家级经开区近五年来综合财力及债务率情况之后,我们继续对国家高新区近五年的财政平衡情况进行了梳理,根据科技部,目前认证的国家高新区共有168个(不含苏州工业园),其中发债的有56个,由于国家高新区财政数据披露相对不完善,通过查阅各级相关政府网站,约38个国家高新区对财力相关数据情况进行了披露。 我们采用以下的财力计算方法: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的计算公式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包括调入资金、动用预算调节基金、调入预算周转金)-上解支出-调出资金;政府性基金财力的计算公式为:政府性基金财力=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上解支出-调出资金。 通过梳理财政平衡情况,展示近年来国家高新区可支配财力的变迁。 与国家级经开区情况类似,国家高新区的财政预决算数据披露质量较差,以下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且因对于债务情况的披露缺失情况较为严重,故债务率方面本文不作比较分析。 成都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财力均位于第一,且持续增长仅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对财政预决算情况进行披露的国家高新区中(下同),成都高新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达207.3亿元,远超其他高新区,其次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136.4亿元)、济南高新区(130.2亿元)和西安高新区(114.8亿元)。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位于前十的国家高新区中,郑州高新区2020年以49%的增速大幅领先,其次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1%),此外,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20年降幅较大外(-17%),其余收入靠前的区域增速基本为正。 叠加上级补助收入和调入资金等因素比各区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情况,排名产生了一定变化,成都高新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别以256.6亿元和255.6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财力仍处前二,长沙高新区(79.5亿元)和惠州仲恺高新区(55.7亿元)顶替潍坊高新区(上解支出较高)和泰州医药高新区(缺乏财力平衡数据)跻身财力前十。 财力位于前十的国家高新区中,2020年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负增长(-7%),其他园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重庆高新区以133%增速第一。 拉长至2016年对比五年来各区一般公共预算财力的复合增长情况,但由于部分高新区数据年份缺失,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郑州高新区以9%的复合增速成为五年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数据可得的地区中增速最快的国家高新区,增长主要来自于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稳步增长,由2016年的34亿元逐年增长至2020年的67亿元,税收占比均为86%。 西安高新区基金财力收入最高且持续增长2020年,西安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财力位列前三。 从增速来看,福州高新区和孝感高新区政府性基金财力五年来增速领先,年均增速分别为80%和74%,主要得益于18-19年区土地出让的提速,除泰州医药高新区、南宁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郑州高新区外,2020年土地出让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放缓综合财力靠前的区域中,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济南高新区外2020年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结合一般公共预算财力和政府性基金财力,通过综合财力来对比各区可支配财力。 在综合财力数据可得的国家高新区中,2020年综合财力位于前列的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分别为377.9亿元、321.5亿元和298亿元,2020年除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济南高新区外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重庆高新区增速达342%。 2016年综合财力数据缺失较多,故不作比较。 国家高新区数据库展示数据来源为各级政府预决算报告,包括2016年至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已更新至2020年决算。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不全或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