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资管行业系列专题之二:现金管理类产品统一监管的深远影响-200109

《华泰证券-资管行业系列专题之二:现金管理类产品统一监管的深远影响-200109(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资管行业系列专题之二:现金管理类产品统一监管的深远影响-200109(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现金管理类产品受众最为广泛,其中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最为庞大、关注度也最高。货基在经历五轮快速膨胀后遭遇严监管,加之银行理财类产品分流,迅猛势头不再。而资管新规过渡期等给了银行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政策红利,自此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接棒货基快速增长。但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同样面临着抬高银行负债端成本、影子银行、隐性刚兑等潜在风险,且快速扩张源于监管不统一。近日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文件下发,标志着货基与类货基统一监管框架正式确立,并将对资管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货币基金的五轮膨胀与监管
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正式出现货币基金,2005年受中国利率管制与投资者理财需求驱动迎来货基初创期。2008年金融危机带动资金避险需求增加迎来第二次扩张的避险期。2011-12年同样因股市低迷和投资渠道再发展开始新一轮货基热潮。第四次高潮是2013-2015年互联网金融兴起带动的货基扩张。第五个高速发展期是在2017-2018年,核心原因是货基收益率吸引力以及免税优势明显。货基扩张过程中出现的流动性风险、摊余成本法带来弊端、偏离资管本源和“存款搬家”抬升融资成本等风险在国内外均有发生,监管逐步趋严,货基是目前监管最为严格的资管产品。
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需与货基统一监管
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基本质上都属于影子银行体系且产品特征十分类似,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可认为是不同发行机构所发行的“类货基”超短期资管产品。早期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并无过多发展。资管新规720补丁文件出现的监管边际放松较大促进现金管理类产品发展,给予了其在资产投资范围、期限匹配、估值、流动性等方面的诸多红利,使其成为银行转型过渡期的重点产品。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已成为银行理财增长最快业务。迅速膨胀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因此必须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现金管理类产品进行提前监督。
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文件要点与分析
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定义,与货基保持一致,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具体要点有,一是对投资范围进行严格限制,限制其投资于低流动性资产。二是组合期限、流动性、杠杆要求与货基一致,对目前通过拉长久期获取收益的方法进行修正。三是投资集中度强调了对同业理财的限制。四是摊余成本法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设上限,促进产品的估值与市值基本同步,符合净值化大趋势的思想。五是赎回规则降低了挤兑风险但同时影响客户体验。
货基与类货基统一监管的影响
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文件下发,标志着货基与类货基统一监管框架正式确立,监管规则实现了基本统一,将对理财乃至资管行业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规模收缩和收益率下降不可避免,银行理财的转型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在统一监管的框架下,公募货基的免税政策可能也将遭受考验。最后,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之后,资管行业隐性刚兑型产品进一步减少,有助于降低资金的机会成本,倒逼风险资产的接受度提升。
风险提示: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不一致;资管新规及过渡期有新政策出台;其他类似产品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