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内转外+供转需,债市子弹仍在飞-200301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内转外+供转需,债市子弹仍在飞-20030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内转外+供转需,债市子弹仍在飞-200301(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近两周疫情焦点由国内转向国外,经济焦点由中国供给转向全球总需求,风险偏好降低,利率如期二次探底。疫情的“蝴蝶效应”显现,从全球经济到金融市场甚至美国大选,美债利率创历史新低。国内可望率先走出疫情恐慌情绪,但海外疫情扩散导致国内经济回归正轨难度增大、时间拉长,情绪有好转,现实仍艰难,叠加加入国际指数,利率二次探底有望延续。当然,国内疫情度过最恐慌阶段,GDP挖坑效应将逐步过去,低利率、机构口味变重本身助力宽信用,需要站在离流动性出口更近的地方。期限利差仍是少有着力点,经济需求端风险增大促牛平,久期策略享受当下,适度杠杆仍可维持,保持信用债吃票息,上周建议部分派现转债获利。
疫情焦点国内转国外,经济焦点供给转需求,利率如期二次探底
近两周国内新增病例不断下降,疫情整体趋稳,政策目标也逐渐转向防疫与经济、社会目标两手抓。然而在国内疫情好转的同时,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全球防疫形势愈发严峻。海外疫情的超预期扩散或从三个路径对中国债市形成进一步利好:一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从外需角度进一步拖累国内经济增长。二是拉长了防疫周期,对国内生产复工造成干扰。三是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风险资产联动,而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能增加对中国债券的主动增持力度。此外,中国债券纳入摩根大通国际债券指数也助力行情演绎,多重因素影响下利率如期二次探底。
疫情的“蝴蝶效应”,美债利率创历史新低,中国还远吗?
上周美债利率快速下行的最直接触发因素是海外疫情的超预期扩散。疫情产生的“蝴蝶效应”也值得关注,如果疫情冲击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那将导致特朗普引以为豪的“政治资本”缩水,桑德斯在今年美国大选中胜选的概率快速上升。相比于特朗普“股市优先”的态度,桑德斯主张用激进的改革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桑德斯当选可能对美股带来较大冲击。在这种环境之下,美联储降息预期快速上升。中美利差拉大提升了国内债市的安全边际,对国债利率有一定的牵引作用,但非决定性因素。
期限利率仍是少有着力点,关注低利率的宽信用作用
无风险利率下行,信用债一二级市场也较为火爆,债券市场“资产荒”现象进一步加剧。从相对价值体系来看,目前仅有期限利差仍处于相对合意的水平。相比2016年,当前10-1年利差还是高于当时水平。但是当前无风险利率和中高等级信用债利率均逼近2016年最低点,资产荒的出现也导致投资者“口味”变重。在这个过程中,信用债总供给恢复明显,本身就有利于宽信用。此外,后续财政政策有望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也有利于宽信用。
结论是什么?债市子弹仍在飞,但站在离流动性出口近的地方
利率二次探底有望延续,全球金融市场正在隐含悲观预期,后续疫情实际演绎程度等是重要的预期差来源。但国内所处的疫情阶段有所不同,情绪走过最恐慌阶段,后续接受经济现实挑战、宽信用正在进行,投资者仍需要站在离流动性出口近的地方。空间上,十年期国债向下2.7%(短期)的目标实现在即,能否顺利突破16年低点的关键在于全球经济放缓程度。曲线形态上,预计难以达到16年的平坦程度。操作上,要站在离流动性出口近的地方(比如十年国开债),信用债久期和评级下沉很难兼顾。久期策略仍可以享受当下,适度杠杆仍可维持,继续保持信用债吃票息判断。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