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肺炎疫情影响评估(五):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缓解结构性信用收缩压力-200305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肺炎疫情影响评估(五):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缓解结构性信用收缩压力-200305(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肺炎疫情影响评估(五):货币政策当务之急是缓解结构性信用收缩压力-200305(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休克式”冲击,政治局罕见地在40天内开了五次会议,在2月21日的政治局会议中提出两个“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当前,市场对年内货币宽松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具体如何去理解本轮宽松?后续宽松路径如何演进?
疫情防控攻坚期巨量流动性投放并非“大水漫灌”。一是“大水漫灌”用来衡量中长期流动性更为合适;二是2020年初以来,央行投放的巨量短期流动性,意在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和抗击疫情需要;三是特殊时期特殊之策,巨量短期流动性投放成功取得金融风险防役战首场胜利,有需求也有必要。
疫情冲击下短期和中长期、国内和国外需求冲击叠加共振,稳增长压力增加。从短期看,疫情或导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2-4%,考虑到本次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修复能力偏弱,国内后续回补生产消费缺口压力也较大。从中长期看,当前潜在经济增速水平在6%左右,同时经济结构转型期,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也会导致经济效率面临损失,拖累经济增速。从外部需求看,短期内海外疫情扩散会加剧全球总需求回落压力,国内出口面临较为严峻挑战;中长期内大国经贸摩擦局势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贸易非稳态长期存在,出口大幅改善亦受限。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但面临结构性信用收缩压力加大。在信贷供给端,国内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利率和资本三大约束,融资供给能力受限。表现为企业盈利下降、金融内部去杠杆、大型银行风险偏好降低,中小银行资金来源持续承压;银行收益下降,但融资成本刚性,中小银行息差优势逐渐消失;中小银行贷款不良率攀升,资本金不足制约信贷投放能力与意愿。在信贷需求端,传统行业信贷需求下降,但新动能短期难以弥补需求缺口。如房价涨幅放缓叠加“房住不炒”,国内房地产信贷需求增速或仍趋降;传统制造业规模收缩与亏损面扩大,明显拖累制造业需求,但高技术制造利润占比不足两成,还无法弥补需求缺口。
上半年是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窗口期。2020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小康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是缓解结构性信用收缩压力加大的局面:一是小步幅继续全面降息的动能增加;二是继续定向或全面降准;三是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定向性信贷工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