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200310.pdf
大小:317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200310

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200310
文本预览:

《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200310(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详解新基建:规模、内涵与投资机遇-200310(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疫情冲击下的经济挖坑并未动摇“稳增长”目标。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主要抓手之一,在当前时点进一步显现出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预估在中性情景下,基建投资增速需要达到13%。从增量资金的来源上看,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或将成为支撑基建扩张的主力。但在悲观情景下,基建资金缺口可能需要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弥补。政治局会议已提出“新基建”这一大方向,后续若进一步推出配套政策与实施方案,则有望促进相关产业加速发展。落到投资策略上看,“新基建”板块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渐显现,板块中流动性、景气、估值三方面共振的细分方向值得关注。
  应对疫情的冲击,扩大基建投资更显必要和紧迫
  2020年开年,中国经济的“弱企稳”遇到了疫情的“强干扰”。虽然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创伤,但是“稳增长”的目标丝毫没有动摇,预计2020年GDP增速仍至少需要达到5.6%。为了有效对冲疫情对经济的“挖坑”,扩大基建投资更显必要和紧迫。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房地产投资较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而制造业投资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因此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仍是众望所归。我们预估在中性情形下,为实现5.6%的目标增速,需要正向拉动1个百分点左右的GDP。用以对冲经济下行的增量基建资金需求约为2.4万亿,对应今年基建投资增速达到13%。
  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担当扩基建主力
  国家预算内资金、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占基建资金来源近九成。增量角度考虑,一般公共预算腾挪空间较小,政府性基金预算以专项债为主力,国内贷款依赖政策性金融发力,其他自筹资金预计相对平稳。综合估测,今年基建资金增量可达约2.7万亿元,其中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合计贡献2.3万亿元,能推动基建投资增速达约15%,对应多拉动实际GDP约1.1个百分点,可对冲中性情景下的疫情影响,实现小康社会GDP翻番目标。但若经济次生风险发酵、外需持续低迷、非标等基建资金来源收缩等,可能还需要祭出特别国债弥补资金缺口,对冲经济尾部风险。
  投资策略:“新基建”配置性价比较高,待配套政策落地进一步打开空间
  从流动性、景气和估值等角度来看,新基建板块配置性价比较高,建议关注三者共振方向:机械(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通信(车联网/IDC等)、传媒(广电,与国网共建5G)、军工(卫星)、汽车(智能汽车相关)、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特高压/电动车充电网络)。从政策角度来看,类比2009提出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提出信息消费,政策级别均较高,且后续均有详细规划方案出台,而2020年的“新基建”虽然由政治局会议提出,但暂未有实际的详细规划方案,我们认为未来若有进一步的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则相关产业推进或加速,主题的空间或再次打开。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输入性风险;中国逆周期政策发力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