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20年2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疫情行情中的机构行为-200312

《华泰证券-2020年2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疫情行情中的机构行为-200312(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2020年2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疫情行情中的机构行为-200312(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2月国债托管量减少,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发债成本降低,信用债托管量大幅增加。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减持国债政金,主要源于二者净发行较少,且随着利率逐渐下行至低位,配置价值降低。广义基金配置力量强劲,显著增持信用债和政金债。保险2月除了增持地方债以外,对其他券种配置依旧不强。券商是2月份为数不多的增持国债的机构,对国债和政金债的增持源于交易型需求。随着中美利差走高和避险需求上升,外资活跃度大幅提升。2月资金面较为宽松,质押式待购回余额回升,债市杠杆率全面反弹。
商业银行增持地方债,国债和政金债托管量减少
2月商业银行显著增配地方债。国债和政金债托管量较上月环比减少2222亿元,主要原因在于2月国债和政金债净发行较少,且随着利率逐渐下行至低位,配置价值降低。分银行类型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主要增持地方债。城商行主要减持国债,政金债小幅增持。农商行与城商行情况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农商行对同业存单配置较多。地方债的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行缺资产的状况。
广义基金利率债配置力量较强,显著增持政金债和信用债
广义基金政金债环比增长1229亿元,主要源于疫情恐慌情绪下的利率下行带来交易性机会。此外,广义基金对信用债增持较多,其中超短融和中期票据分别环比增长1183和740亿元。广义基金连续两个月增持信用债,主要源于融资需求萎缩和资金面持续宽松带来的“资产荒”,机构在交易利率债的同时抢购信用债。
中美利差提升和避险需求导致外资机构大幅增持利率债
2月境外机构利率债配置大幅增加,其中国债托管量环比增加306亿元,政金债托管量环比增加340亿元。当前海外疫情的扩散速度已经超过了国内,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大幅提升。3月3日美联储启动“非常规”降息之后,美债利率快速下行,十年美债利率已经创下历史新低,同时各国央行也将跟随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一旦全球央行启动降息潮,全球负利率债券就可能进一步膨胀。当前中国债券成为全球优质避险资产,叠加纳入国际指数契机,外资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保险机构增配地方债,券商交易性需求较强
2月保险增配地方债,对信用债也有少量增持,其他券种配置不强。长期限地方债因发行规模大、期限较长、部分机构可免税而备受保险机构的青睐。券商2月份债券投资更加活跃,尤其是对国债和政金债的增持较为及时,源于利率快速下行带来交易性机会。2月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加杠杆空间较大,也是券商配置力量增强的原因之一。
2月质押式待购回余额回升,杠杆率全面反弹
2月全市场质押式待购回余额为45363.19亿元,较上月提高17142.75亿元。债市整体的杠杆率较上月反弹至年前水平。2月质押式回购余额大幅回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1月春节效应+假期意外延长导致杠杆率“虚低”。二是受新冠疫情扩散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大幅宽松,资金面充裕、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中枢大幅下行,机构杠杆操作比较普遍。进入3-4月后缴税、企业复工、地方债发行等可能会对资金面造成阶段性扰动,但普惠金融降准等在即,预计3月份资金面整体平稳。
风险提示:疫情演进存在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