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外需冲击到来,政策谋定而后动-200328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外需冲击到来,政策谋定而后动-200328(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外需冲击到来,政策谋定而后动-200328(28页).pdf(2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外需冲击将是二季度经济的核心主题,政策如何应对成为核心变量,3月27日政治局会议是观察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应对上,中美政策取向不同,中国重企业、兼顾短期与长期,也需吸取08-09年经验与教训。保企业现金流,民生托底,阻断风险向房地产、债务风险蔓延是当务之急。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专项债、特别国债“三箭齐发”;货币政策稳定总需求,配合财政政策,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强调扩大消费,未提及房地产。对债市而言,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趋势根基未动摇,但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对长端有扰动。更确定的是,货币宽松+财政积极=收益率曲线陡峭。
疫情的阶段和全球新形势
全球疫情蔓延的第一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韩国和意大利为主要代表,而当前进入以美国为重灾区的第三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印度等正在采取“锁国”、“禁足令”等方式应对疫情冲击。面对疫情的冲击,全球人流、物流遭遇阶段性的冻结,产业链断裂或衔接不畅,消费活动急速萎缩,企业在巨大不确定背景下投资热情骤减。全球供给、需求同时受到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对冲需要协同发力。全球总需求下行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宏观调控政策的加码、布局恰逢其时。
国内面临的问题:外需冲击正在到来
虽然国内疫情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收尾阶段,但海外疫情扩散蔓延超预期,外需可能出现超预期收缩。首先,境外疫情加剧外需收缩压力,全球产业链断裂问题可能暴露;其次,境外病例输入引发防疫工作进入持久战,线下消费迟迟难以启动;最后,逆周期调节压力骤增,但国内财政空间逼仄。当前时点看,保企业现金流,民生托底,阻断风险向房地产、债务风险蔓延是当务之急。
美国两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都做了什么?
美国两万亿刺激方案整体重在定向纾困,通过直接“撒钱”提供补贴、扩充失业保险、支持小企业支付薪资等方式防止“需求坍塌”。中美面临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都需要定向地救助企业,都需要守住民生短板,中国此前已经下发1.15万亿专项贷款等支持;不同之处在于美元是全球货币,且是消费驱动。而中国需要更重企业,并兼顾短期托底与长期高质量发展。
吸取08-09年的经验与教训
2008-09年刺激政策的背景是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外需冲击,当时的政策应对偏慢,而后又力度过强,强力货币、财政政策刺激导致严重后遗症。本轮应对疫情的政策思路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点体现在财政政策同样需要更加积极发力、货币政策同样需要合理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但政策空间大不如前。两轮政策应对的不同之处,核心是“稳增长”还是“调结构”之辩,稳当下,补短板,谋未来。
本次政治局会议具体政策解读
针对市场关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实现的目标,本次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决战脱贫攻坚。而疫情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外需成为新焦点,产业链恢复面临挑战,关注点从供给到需求。具体政策来看,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专项债、特别国债“三箭齐发”;货币政策方面,稳定总需求,配合财政政策,继续降低融资成本;扩大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重点强调扩大消费,“增加公共消费”是新提法;未提及房地产政策。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特别国债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