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证券-固定收益市场周度观察:全球经济面临长期冲击,国内利率仍在下行通道-200405

《新时代证券-固定收益市场周度观察:全球经济面临长期冲击,国内利率仍在下行通道-200405(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证券-固定收益市场周度观察:全球经济面临长期冲击,国内利率仍在下行通道-200405(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国内货币宽松仍在温和推进。4月初,央行连续采取多项措施加大货币宽松力度,既下调了逆回购利率20BP,又继续向中小银行实施1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还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贴现再贷款额度1万亿元,并超出市场预期地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原来的0.72%下调到0.35%。总体来看,人民银行多措施并举,在延续宽松的态度上依然坚决,但操作上较为温和。一方面,与美联储短期内连降150BP至零利率相比,年初至今30BP的公开市场工具利率降幅已是十分克制;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广泛预期的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至今还未实施。
后续降息操作还会持续。不过,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已是十分罕见的政策操作,上一次下调发生在2008年,为应对金融海啸的负面影响也仅从0.99%下调至0.72%,本次下调的幅度明显更大。产生的显著影响至少有两个,首先,超额准备金利率是银行间市场隔夜利率的理论下限,下调该利率反映央行有意图引导银行间利率中枢的下移,考虑到本次下调的幅度,未来隔夜资金利率中枢很可能在较长时期处于1%下方;同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对持有超额准备金较多的金融机构形成轻微的“惩罚”,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加速资金运用,避免央行通过降准等宽松操作释放的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有助于货币政策最终作用到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因此,未来更进一步的降息操作值得期待,后续降息的幅度和广度还取决于全球疫情及国内经济的变化,但存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应并不遥远。
疫情对全球经济构成长期冲击。当前公开信息显示,海外诸国与中国对疫情的处置理念和思路并不完全一致,因而蔓延的势头天壤之辈。当新冠病毒初期只在国内传播时,中国政府采用了短期较为强力的休克疗法,试图彻底根除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因此尽管短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较大,但在数月内就有望重回常态,经济运行与宏观政策都会大体回归未发生疫情的既定轨道,那么新冠疫情就只能归类于一次性冲击,长期影响偏低。然而,在疫情向全球蔓延后,众多发达国家并未及时引起重视,在传播失控后当前的主要思路仍是延缓传播速度,以取得经济与健康的平衡。张文宏医生指出,疫情结束的关键取决于控制最差的国家,而终南山院士认为,某些主要国家的“lock down”(指针对疫情的限制措施)并不到位。因此,可以预计海外疫情持续的时间会远长于国内,从而对企业盈利、居民就业和收入产生的破坏性影响更为深远,并作用于国内经济,使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长期化。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应跳出常规的周期性思维,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市场利率都应会呈现出更低的水平,债市的利率风险很低,建议继续顺势而为,需要注意的主要是个券的违约风险。
利率债
流动性观察:逆回购利率下调,资金价格下行
一级市场发行:净融资额上升,地方债持续发行
二级市场交易:现券收益率下行,期限利差走阔
信用债
一级市场发行与到期:发行量减少,净融资额回升
二级市场交易: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普遍下行,信用利差出现分化
上周,共有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皖经建MTN002”,“16皖经01”
上周,共有1家企业发生评级变动,1家主体评级被调高
风险提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经济超预期反弹、通胀大幅上行、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增强、违约事件频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