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曲线陡峭的再剖析-200412

《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曲线陡峭的再剖析-200412(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债券策略周报: 曲线陡峭的再剖析-200412(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近期债市的分歧仍在于收益率曲线的陡峭。我们在两周前判断,“货币宽松+财政积极=曲线陡峭”。与09、16年不同,本轮曲线陡峭反映了疫情演绎的不确定性、财政刺激担忧、机构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市场未对长期衰退可能过度定价,也没有如16年乐观,意味着债市风险可控。但在十年国债2.5%水平上,缺少真正的配置盘,加上短期的政策变化,重申市场进入了不稳定阶段。操作上,应对比判断点位更重要,利率久期策略保持为主,不建议加码。油价谈判无果等对短期略偏正面,关注经济数据。信用票息策略更有优势,规避基本面冲击板块、做多融资条件改善标的。
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分析框架
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形态主要反映当期长短期利率水平之间的关系,收益率曲线一般有四种形态:正向、倒挂、平坦和波动,其中最为常见的形态是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十分陡峭的收益率曲线虽然也属于正向的收益率曲线,但其往往出现在经济扩张初期。理论上,曲线的各种形态存在轮动关系,但在中国债市的实践中,并无绝对的规律。近期债市出现牛陡表现,投资者经常拿09年和16年两段历史进行对比,为此我们分别加以回顾。
2009年:“四万亿”下的收益率曲线陡峭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08年债市出现快牛行情,收益率曲线一度压平。但08年底“四万亿”投资横空出世,随后收益率曲线开始陡峭化。第一,货币宽松之下,银行间流动性泛滥,超储利率是资金利率底线,短端利率持续下行并保持低位。第二,政策强刺激下,宏观经济经历了先下后上、“V”型反弹的过程,信贷数据反弹成为长端利率上行的触发剂。第三,2009年曲线陡峭化还与投资者行为有关。2009年7月,货币政策收紧,债市进入熊平阶段。
2016年:金融加杠杆下的债市利差压缩
2014-2015年经济基本面压力之下,债市经历两年牛市行情,2016年初经济底部出现,融资需求也开始改善。不过利率的底部滞后于经济的底部,直到2016年8月份才出现,背后的原因在于金融加杠杆下,债券需求力量膨胀,市场乐观,扫平一切洼地,期限利差也明显压缩。直到2016年8月24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标志着央行货币政策进入“缩短放长”的阶段,是金融去杠杆的开始,债市开始进入熊平阶段。
本轮收益率曲线陡峭的成因
自今年1月2日以来,短端利率大幅下行近240BP,这源于资金面的非常宽松:首先,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降准降息、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超储利率调降等多种工具发力;其次,生产活动受抑制,部分流动性淤积在银行体系内;最后,降息预期强烈,尤其是超储利率下调之后打开利率走廊下限。但十年国债利率仅下行了60BP左右。长端利率下行相对缓慢的原因有三点:第一,疫情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第二,各国先后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中国政治局会议等传递强刺激信号;第三,资产端收益率大幅走在负债端成本前面,长端缺少配置盘。
陡峭收益率曲线的后续展望
从2009年的经验来看,本轮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或较长,短端利率或较长时间内维持低位。而长端利率的走势关注预期差的出现:首先,政策刺激力度是预期差的最重要来源;其次,疫情是中短期现象还是将全球经济拖入长期衰退是关键;第三,机构行为变化可能导致波动加剧。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外资行为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