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我国房地产税试点展望-211027

《华西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我国房地产税试点展望-211027(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我国房地产税试点展望-211027(31页).pdf(3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历史:3个阶段、7个时期1)1950-1984:个人、企业均征收房地产相关税收阶段①1950-1951:房产税、地产税成为正式税种时期,房税、地税并行。 ②1951-1984:两税合并为城市房地产税时期,房、地两税合二为一。 2)1984-2010:不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阶段③1984至今:房地产税拆分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时期。 ④2003-2010:物业税“空转”时期。 3)2010至今:开始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阶段⑤2010-2013:个人住房房地产税初步试点时期。 ⑥2013-2021:房地产税预备立法时期。 ⑦2021及以后:房地产税深入试点时期。 我国房地产税征收现状及经验1)房地产对财政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开发、交易环节,保有环节贡献较小。 保有环节仅贡献税收收入的3.17%;而开发环节贡献九成以上政府性基金收入。 房地产相关经济活动对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贡献在持续提升。 2007-2020年,对税收收入贡献提升6.72pct;2010-2020年,对政府性基金收入贡献提升11.12pct。 我国房地产税征收现状及经验2)沪渝试点经验:上海针对增量,重庆既针对增量、也针对存量高档住房,重庆更能体现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导向。 上海保刚需力度大,重庆更重调整收入分配、抑制投机炒作。 最大的共性:窄税基。 导致了两地房产税对整体税收的贡献度有提升,但仍较为有限。 也说明了当时推出试点的目的主要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而非给地方财政开源。 对税收收入的贡献有所提升。 试点后,上海、重庆房产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较2010年提升1.10、2.76pct,而全国仅提升0.62pct。 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试点后,上海、重庆的房价增速与可比城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偏离。 房地产税改革路径展望1)海外经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房地产税制的建立和完善,并将其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较而言,我国保有环节房地产税收占GDP比重偏低。 2019年OCED国家保有环节财产税税收占GDP比重平均为1.82%,其中美国、英国、韩国分别为2.96%、4.09%、3.12%,而我国则仅有0.48%,明显低于国际水平。 海外主要国家房地产税制呈现宽税基、简税种、低税率的特征。 从海外国家数据来看,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较小。 房地产税改革路径展望2)我国房地产税展望:改革导向:多个目标并举,但侧重调节收入分配。 从沪渝以及海外实践经验来看,房产税对中长期房价的影响不大,关键还需看城镇化率以及人口流动。 我们认为,补充财力是未来需要着眼的目标,但非本轮重点:征税需要循序渐进,初期力度不会太大,难以完全承接卖地收入。 具体细则:宽税基+低税率+评估价。 从沪渝经验来看,税基过窄、计税依据交易价而非评估价都是导致成效不显著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本轮试点,我们认为税基或将进一步拓宽至所有存量住房,同时保持较低税率,计税根据评估价来反映实际价值。 潜在影响:收入分配、房地产价格、房屋租赁价格、地方财政。 我们认为,房产税作为直接税,将与土地制度、保障房制度、投融资制度共同构成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 或将促进分税制在省以下财政实际落地,来驱动地方政府由投资型向服务型职能转变。 风险提示:房地产税试点力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