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2021年“固收+”产品展望:“固收+”,承载的厚望与五大要点-201209

《华泰证券-2021年“固收+”产品展望:“固收+”,承载的厚望与五大要点-201209(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泰证券-2021年“固收+”产品展望:“固收+”,承载的厚望与五大要点-201209(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今年以来,以债券为底仓,辅以权益、转债、打新、衍生品、量化对冲等多策略增厚回报的“固收+”策略成为市场宠儿,规模大幅扩张。 “固收+”产品走红,背后是其结合了固收底仓的低波动与“+”策略的相对高回报两大特点,填补了传统银行理财净值化后留出的市场空白。 回顾今年,“固收+”的投资重点是做好“+”策略,权益和转债的仓位、板块、个券选择是关键,打新等的参与度也很重要。 展望明年,“固收+”产品仍有其长期生命力,但择股、做跨资产轮动与防范信用尾部风险等挑战不可忽视,而这无疑对管理人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固收+”产品风头正健2020年以来,“固收+”产品再次成为市场明星。 “固收+”策略一般包括固收+权益、转债、打新、衍生品,和量化对冲等。 表外监管和资产荒推升了2016-2017年“固收+”产品的第一次发行高峰,而转债和打新的发展则是促成2020年此类产品规模快速增加的重要因素。 分类看,偏债混基发行量最多,今年截至12月8日新发超187支,份额超2979亿份;而灵活配置和二级债基也分别有58支和42支新发行。 量化对冲基金继2017年后重启新产品发行,今年已发行6支,总规模超66亿元。 除新发以外,2020年存量“固收+”产品也获得较多净申购,份额和规模均同比大幅增长。 “固收+”产品走红的背后因素我们认为,今年“固收+”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1、在理财净值化背景下,传统的银行理财让出了“高回报、低波动”的生态位,而“固收+”填补了稳健产品空白;2、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档”、地产城投等高收益率融资主体受到抑制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成为新常态,权益和打新提供增厚收益新选择;3、今年5月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较强,打新、定增等策略与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都为“固收+”产品净值增加了稳定性,提升持有体验;4、赚钱效应下此类产品得到银行渠道大力推广。 今年“固收+”的投资重点是做好“+”2020年做好“+”是“固收+”产品的胜负手。 债市总体回报中规中矩,而股市的结构性机会贯穿全年,打新、定增等策略收益较好,转债扩容后择券空间得到提升。 从不同的“+”策略来看,截至12月7日,股债混合策略YTD平均回报达到11.8%,权益仓位和选股是回撤控制关键。 行业和个股配置方面,“固收+”产品更偏均衡,低估值蓝筹底仓的比例多于一般股基,调仓幅度和频率也更低。 转债是混合债基增厚业绩的重要工具,平均YTD(年化)达到8.4%,显著超越纯债收益;个券时代下,转债择券决定超额回报。 注册制红利下,打新收益增厚显著,提高入围率仍最重要。 2021年“固收+”展望展望明年,在市场对“高收益、低波动”产品的持续需求下,“固收+”仍有发展空间。 但操作层面存在几大要点:1、权益市场和“+”资产需降低回报预期;2、提防股债行情轮转可能,择股能力要求更高;3、转债方面,对估值保护的权重提升,自下而上特征突出;4、打新仍有政策红利,但询价难度和底仓风险加大;5、明年在债市偏震荡的基准情形下,信用事件、“一致预期”反转等尾部风险更加需要加以预警和防范。 总之,“固收+”产品有其长期生命力,但明年择股、做轮动与防信用尾部风险等挑战当前,对管理人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超预期;信用尾部风险事件;流动性风险引发资产相关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