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96期:年初取消入境隔离,对国内疫情的潜在影响更加重要-230102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96期:年初取消入境隔离,对国内疫情的潜在影响更加重要-230102(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宏观周报 · 第196期:年初取消入境隔离,对国内疫情的潜在影响更加重要-230102(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关注:年初取消入境隔离,对国内疫情的潜在影响更加重要
1月初起取消入境隔离要求,服务消费恢复强度将由疫情发展情况决定。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相比“新十条”,本次“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更进一步,取消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关于隔离和风险区的防控举措,重心向救治方面倾斜。其中,跨境人员流动仅保留入境前核酸检测,入境后相关隔离和检测措施均取消,随后,国家移民管理局和民航局均对相关政策针对性调整。出境旅游并不直接影响本国经济,“乙类乙管”实施后国内疫情形势的潜在变化及其对国内服务消费的潜在影响更值得关注。当前美国等海外发达国家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种毒株与国内各大城市正在流行的毒株具有一定差异,据央视网介绍,专家称境外流行的XBB、BQ.1等毒株“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从而具有一定的二次感染风险。率先过峰的北京和广州地铁恢复较上周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不及2021年同期的一半,而上海和深圳地铁较上周同期尚有所下降,均凸显出本轮疫情尚未结束,以及居民相对谨慎的出行心理。展望后续服务消费恢复路径,跨境流动的放开以及春节的人口流动效应,居民整体审慎的态度或延续,全国服务消费或在年底年初持续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居民服务消费或进入合理的恢复路径中,2023年的服务消费大体呈现先抑后扬、整体合理恢复的格局。
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12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财政政策的定调的同时,增加了“注重精准、更可持续”,或凸显2023年财政资源的稀缺。我们维持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需大幅扩大至4.3万亿左右(赤字率3.3%,较2022年扩张0.5个百分点)以及新增专项债4.15万亿的判断不变。对供给端的新增减税或以延续老政策为主,并不是2023年新增减税的主要方向,会议点出“完善税收制度”,2023年税收制度改革可能成为重点。考虑到本次会议“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要求,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及“增强消费能力”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要求,则指向财政政策2023年可能在通过二次分配优化居民收入预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收入改善有立竿见影效果的个税减税或呼之欲出。基建投资方面,本次会议并未延续2021年财政视频工作会议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表述,新增“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或显示对基建项目的监管并未放松,基建投资2023年或面临一定的“项目荒”风险。
11月工业利润:内需走弱叠加成本抬升双重拖累。11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行0.6个百分点至-3.6%,当月同比低基数下仍回落0.3个百分点至-8.9%。拖累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11月各地散发疫情扰动,加之消费与地产两大内需内生动能持续走弱,共同导致11月营收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拉动作用弱化3.2个百分点至-0.8个百分点,其二,10月以来国际油价因OPEC+减产一度冲高,滞后传导至11月营业成本对当月利润拖累幅度扩大1.1个百分点至-16个百分点。
高频数据经济表现:汽车零售回落,地产销售改善。乘用车零售同比回落5pct至13%,全国整车货运量同比降幅收窄。房地产市场:地产销售改善,因城施策继续。政府性基金与基建: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98.3亿,当周新增专项债7.2亿,下周计划发行171.6亿。工业生产与制造业投资:上中下游开工率大幅回升。通胀:猪肉、煤炭价格下降,原油、钢铁、蔬菜、鲜果价格上涨。货币政策与汇率:短端资金利率上行,人民币小幅升值。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见效速度慢于预期,疫情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