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经济热点评论:中东外交成果斐然,关注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221210

《中信证券-经济热点评论:中东外交成果斐然,关注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221210(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经济热点评论:中东外交成果斐然,关注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221210(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根据新华社报道,1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后称海合会)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未来3到5年,中国愿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并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这是二十大后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又一重磅成果,双方都具有油气人民币结算的内在诉求。我们认为人民币结算将增加海湾国家对中国资产的需求,尤其是金融资产,并且将在中长期推动人民币升值。
▍习近平总书记中东之行是二十大后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又一重磅成果,关注人民币石油结算推进进程。新冠疫情后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进程步履蹒跚。继11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参加了G20领导人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等活动,并先后会见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之后,12月习近平总书记抵达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本次外交活动在经贸、能源、军工、外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我们认为人民币石油结算最具深远意义。
▍油气人民币结算有双边内在诉求,具备内生动力逻辑。1)双边贸易结构以原油为主。中沙两国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我国是沙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沙特出口的约20%。沙特独特的以石油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双边贸易结构,出口商品中约76%为原油及燃料加工品。于我国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赖度一度超过75%。自2016年以来,沙特出口我国原油规模不断走高并持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2021年,我国进口沙特原油规模达约440亿美元,沙特为我国第一大石油进口来源地,占比约20%。我国在建设能源强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中沙合作弥足珍贵,人民币结算有内在诉求。2)提升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力,降低金融风险。在石油美元的大背景下,长久以来,俄罗斯及海湾产油国均有“非美元化”的诉求。加大人民币与石油贸易的结合程度,有利于推进石油货币合约和石油人民币结算的进程,降低外汇市场波动对双边贸易的风险。于我国而言,石油人民币结算布局有利于打破国际石油金融失衡的格局,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例如,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物资源储备。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坚实一步。中长期来看,推进原油等主要资源品的人民币结算将是重要布局,为后续的货币互换、战储货币、离岸自由兑换试点、跨境支付试点、跨境清算网络完善及离岸市场发展等人民币国际化奠定重要基础。事实上,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输出国,我国对外贸易一直面临货币收付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深入推进人民币结算业务将通过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等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
▍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将增加海湾国家对中国资产的需求,尤其是金融资产。虽然我国整体上是商品贸易的顺差国,但对海合会成员国多为逆差。2021年,我国对海合会成员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合计为580亿美元。这些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对有限,通过油气贸易获得的人民币可能更多用于对中国的投资,包括FDI和金融投资等。截至2022年10月,海合会成员国共持有美国2373.8亿美元美国国债。在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冻结了俄罗斯的在美资产,这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特别是考虑到目前沙特等国与美国的关系降温,海外资产多元化配置也符合海合会成员国的自身利益。习总书记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上也提到,“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开展金融监管合作,便利海合会国家企业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这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并在中长期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力量。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国与沙特等国达成了石油美元结算的协议,从而保证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人民币在过去的国际化过程当中也遇到了“特里芬难题”,即作为储备货币必须不断流出到海外,这要求国际收支长期贸易逆差。中国从油气这个最大的贸易逆差项率先开始人民币结算,可以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维持整体的贸易顺差。过去,中国购买原油会导致大量美元流出中国。人民币结算后,中国购买石油时人民币流出中国,海湾国家再通过对华投资实现人民币的回流。中国的原油贸易将从过去的美元单向流出变成人民币闭环流动。这样一来,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没有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反而会因为海合会国家对中国资产配置增加而推动人民币在中长期的升值。当然,习总书记提到的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未来3到5年双方努力合作的领域,且合作规模尚不确定,对短期的汇率影响可能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