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宏观周报·第188期:扩大内需战略的财政线索-221105

《申万宏源-宏观周报·第188期:扩大内需战略的财政线索-221105(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宏观周报·第188期:扩大内需战略的财政线索-221105(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关注:扩大内需战略的财政线索
“供需有机结合战略”第一步是扩大有效内需。11月4日,刘鹤副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文章指出,2015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矛盾由“总需求不足”转向“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供给侧改革集中推行,近几年财政政策重心也放在供给侧。但当前阶段,在海外发达经济体货币财政政策共振式收紧,内需内生动能持续弱化背景下,宏观经济矛盾再度转向“总需求不足”问题,也因此,政策思路转变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而“供需有机结合战略”第一步是扩大内需,突出指出扩大“有效需求”,而我国目前商品消费/GDP比例偏低,财政货币政策要精准发力、果断发力,聚焦有收入依托的消费和有合理回报的投资,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第二步是针对供给侧的政策,但在供给侧改革后,文章指出当前供给侧政策问题更多在于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后续政策重心更多聚焦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突出强调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及更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
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的明确信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和财政部部长刘昆分别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发表署名文章,扩大内需最直接的和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明确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大目标。同时,考虑到财政在居民收入分配环节中立竿见影的效应和对消费的直接刺激效应,宁吉喆也在文中突出强调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进一步表示要“优化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同样,财政部部长刘昆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表示“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扩大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个人养老金个税优惠措施已经拉开个税优化的序幕。11月3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规定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中可以在个税中扣除,上限为1.2万每年,在投资环节不征收个税,在领取环节仅征收3%个税。政策首要目的是增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缓解老龄化对财政的支出压力。另外,也将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聚焦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发挥增强中长期消费动能的作用。
深圳或成为税制改革扩大内需的排头兵、试验田。10月3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房地产部分,《意见》更多聚焦中央财政资金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补助,并未提及房产税。税改方面,表示“支持深圳在全国税制改革中先行先试”,“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税收改革工作和研究课题”。未来深圳税改的思路或涉及更深层次个税改革,或也将会是全国范围内通过税制改革扩大内需的积极案例。
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或于明年初启动发行。1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 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下达”,2022年11月下达明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基本符合过去财政操作思路,更关键的是“争取明年上半年将债券资金使用完毕”的表述比今年提前批的“力争在今年5月底前发行完毕”“9月底前拨付使用”的目标更加强化,提前批发行高峰或进一步提前,目的是实现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资的有序衔接。前批发行高峰或提前。“多个省份获得的提前批额度相比2022年明显增长”,或预示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将有明显增长,我们维持2023年新增专项债4.15万亿的预测不变。
高频数据经济表现:汽车销售改善,地产小幅修复。乘用车零售同比反弹,地产销售小幅修复。钢材产量增速下行。猪肉、原油、煤炭价格上涨。资金利率下行,人民币被动贬值。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见效速度慢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