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香港)-中国医药、医疗行业:贷款贴息政策有望带来温和的净增量,但集采风险犹存-221011

《招商证券(香港)-中国医药、医疗行业:贷款贴息政策有望带来温和的净增量,但集采风险犹存-2210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证券(香港)-中国医药、医疗行业:贷款贴息政策有望带来温和的净增量,但集采风险犹存-2210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近期调研了针对医院更新改造贷款贴息政策对行业的潜在影响
■我们认为近期的贷款贴息政策有望为医疗设备市场带来每年约5%的温和净增量
■我们认为针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潜在集采并非遥不可及,主要基于较大的采购规模和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试点的集采政策
医疗新基建有望带动医院更新改造
国家多部委基于“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链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医疗新基建投资,从而支持医院进行更新改造。根据我们的行业调研,相关投资将主要用于1)超过150家区域/省级医疗中心(链接)和2)“千县工程”约1,233家县域医院(链接)。预计2022-24年期间相关投资总额有望达约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约10%来自中央财政支持,余下约90%由地方政府负责。但受到疫情影响,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医疗新基建的财政支持进度可能低于预期。
近期贷款贴息是原有政策的进一步补充
基于原有的政策框架,国务院近期为包括医疗在内的多个行业推出了贷款利好政策,其中包括低息贷款和贴息政策。据报道,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可在2022-2024年期间享受专项贷款(约2,000亿元人民币)并用于:1)医疗设备采购和2)院区更新改造。我们认为上述贷款政策是“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补充。根据我们的行业调研,预计新建一家三级医院的20-25%投资额有望用于医疗设备的采购和升级。因此我们认为近期医疗新基建相关贷款政策可能为医疗设备行业带来平均每年200-250亿元人民币增量,对应的行业规模的边际增量约为5%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此次贷款贴息政策对医疗行业的净增量影响相对温和。
部分省份已开展集中购买试点工作,集采风险犹存
我们认为医疗设备的集采可能性犹存,主要基于“十四五”规划相关的采购规模较大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更加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同时,我们留意到部分省份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安徽省于2020年开展了大型医疗设备的集中购买试点,平均节资率为33%(例如:通用电气的3.0TMRI设备单价由2018年的约900万元人民币/台降至约600万元人民币/台,降幅约为35%)(链接)。同时,福建省于9月29日宣布试点大型医疗设备(CT,MR)(链接)的集中采购工作。尽管未来半年内出现国家集采概率较低,我们仍建议投资人留意大型医疗设备的潜在集采风险。投资风险:集采价格降幅超预期;对大型医疗设备集采的覆盖进度快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