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

上传日期:2022-09-29 08:02:17 / 研报作者:段小虎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pdf
大小:485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

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
文本预览:

《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锂电池行业系列报告之负极材料:人造石墨高歌猛进,硅基负极未来可期-220928(40页).pdf(4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负极材料需求旺盛,短期内负极材料供需紧平衡,长期供给或将远大于需求。从需求端来看,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总需求或将达到187万吨。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华经研究院统计,2021年全球负极厂商名义总产能110万吨,其中中国负极厂商总产能达94万吨,占比85%,韩国、日本总产能16万吨,占比15%。根据各公司公告,2021年主流负极材料上市公司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产能分别为15.00/14.47/12.00/6.64/3.50万吨。根据百川盈孚大数据统计,2021年和2022年国内各厂商规划总产能为652万吨。
  短期内石墨化供给偏紧,中长期来看石墨化紧缺情况有望缓解。“高温高耗电量+产能扩张较缓”或将导致我国石墨化供需错配。1)从供需情况上看,2023年我国石墨化或将呈现供给不足的情况。根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石墨化供给和需求分别为72万吨和64万吨;2023年我国石墨化供给和需求分别为85.3万吨和91.4万吨;2)从能耗上来看,石墨化企业属于高能耗企业,受政策影响产能释放速度或将放缓。
  负极材料一体化趋势明显,龙头企业优势突出。一体化是负极材料企业降本的主要方式,其中提高石墨化自供率为重中之重。1)石墨化在人造石墨成本中的占比较高。目前我国大部分负极材料厂商的石墨化都是以外协厂加工为主。根据璞泰来2021年年报,公司人造石墨的加工费占比为41.75%;2)电价上涨,抬升石墨化费用。根据璞泰来2021年年报,石墨化的主要成本为制造费用以及辅助生产费用,占比达到84.16%;3)受调控政策影响,有效产能不足,石墨化供应紧缺,石墨化加工价格上涨。负极材料厂商扩产石墨化产能,石墨化自给率有望提升。根据各公司公告,中科电气规划石墨化产能达20万吨,杉杉股份规划石墨化高达50万吨,贝特瑞规划石墨化产能达28万吨。
  硅基负极材料未来可期。1)硅基负极克容量高,可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痛点之一。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续航需求,我国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不断提高;2)快充车型纷至沓来,硅基负极高倍率性能傲视群雄。已有多家车企已经或即将推出800V的快充车型。为了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就需要使用高倍率的电池。3)大圆柱电池推出,负极材料膨胀率容忍度提高。主要原因为:大圆柱电池体积更大。硅基负极在充放电的过程中膨胀率极高,大圆柱电池的体积较大,为硅的膨胀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减少了膨胀所带来的影响;大圆柱电池表面为弧形。硅基负极的膨胀时多个方向可以分摊膨胀压力,因此对于硅基负极的膨胀容忍度更高。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负极材料行业一体化布局较快的龙头企业。相关标的:璞泰来、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石墨化扩产不及预期,产能释放缓慢。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