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证券-国都投资研究周报-181217

《国都证券-国都投资研究周报-181217(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都证券-国都投资研究周报-181217(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策略:
基本面趋弱,静待政策预期差
一、近期展望:全球经济放缓,市场静待政策举措
1、近期市场脉动:全球经济放缓,股指普遍震荡回落。当前估值底凸显、政策底夯实,第一波政策效应驱动超跌反弹一个月至 11 月中下旬;近一个月(11 月 21 日至今)随着中美经贸前景预期的反复波动、全球经济数据同步放缓且增长预期普遍下调、欧洲政局不安等影响,全球风险普遍震荡回落 1.5%-2.2%,A 股主要股指回落 2%-4%,此前引领超跌反弹的中小创指领跌 4.0%附近。
2、静待政策预期差。近期欧央行货币政策已揭晓,今年底如期终止 QE,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到期债券再投资延长一年,且未提升息计划;市场高度关注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在此前一二号人物相继鹰转鸽后,12月或大概率加息,但 19 年加息节奏指引是否如市场预期放缓至 2 次;同时,上周中央政治局召开 19 年经济工作分析研究会议,宏观判断与政策定调已现端倪,但更为详细确切的目标或定调有待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市场高度关注 18 号隆重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会议的重大新举措。
3、美联储年内大概率第四次加息,但明年节奏或放缓,美元与美债利率上行压力有望减轻。11 月美国非农就业数不及预期,但当前美国失业率连续数月保持在五十年低点、核心通胀已持续八个月稳定在中枢水平 2.0%上方、经济整体仍稳健,预计 12 月中旬美联储大概率实施本轮第九次、年内第四次升息。展望明年,如我们此前多次分析预料,随着美国国会政局分裂特朗普部分政策受制、特朗普减税政策效应减弱,及美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末期、金融周期见顶后回落压力凸显,美联储加息节奏或放缓。近期美联储官员的加息前瞻指引由鹰转鸽,且表示利率“略低于”中性区间,均预示 19 年美元升息节奏减速,并将减缓美债利率、美元上升压力,从而减轻新兴市场的估值下沉压力。
4、国内政策展望:着力优化政策组合,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在明年全球经济同步放缓、国内经济周期性与趋势性下行压力之下,以及中美经贸关系复杂多变、技术制裁与围堵升级、全球贸易规则改革与体系重构等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之下,市场高度关注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宏观判断及政策定调,尤其是内外环境变化之下决策层的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及针对性的政策组合重心调整。
上周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 2019 年经济工作,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与政策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宏观总体目标方面,提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明年内外经济放缓压力及外部经贸环境深刻变化之下,经济稳增长压力凸显,决策层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进一步落实七月底部署的“六稳一补”举措,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并要求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按 2020 人均收入较 2010 年翻番目标要求,未来两年 GDP 增速需保持在 6.1%以上;虽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目标下,GDP 增速有所淡化,但翻番目标要求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稳定市场信心所需,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仍很有必要。按近几年逐级缓步下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预计 19 年 GDP 增速合理区间设定为 6.2-6.5%,目前市场预期 6.3%,18 年预计 6.6%。
15 年至今 GDP 增速保持在 6.5-7.0%区间窄幅波动,17 年随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稳中略升至 6.9%;但 18 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 GDP 贡献由正转负(前三季度对 GDP 的同比拉动率由去年的+0.6 转为-0.7 百分点)及国内地产调控保持定力下的房地产销售增速显著回落(前 10 月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由去年同期的 8.2%降至 2.2%)、上半年地方政府融资举债约束规范与清理整顿 PPP 项目等影响,基建投资持续下滑至历史低点,GDP 增速已连降两个季度至 6.5%,创 09Q2 以来新低。
2)经济工作原则方面,“五大坚持”不变。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保持战略定力,经济工作原则的“五大坚持”坚持不变,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
3)宏观政策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上要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目标下,及当前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收缩、国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畅通下,更需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稳增长效果,而当前名义稳健、实则偏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空间有限。几日前中央召的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政策。
预计明年货币政策仍稳中偏松,将继续数次降准(18 年临时及定向降准累计四次,共释放约 3.4 万亿元资金),释放中长期低成本资金,进一步疏导信贷传导机制,有效发挥金融支持实体、民营经济,预计 M2、社融增速有望底部逐步企稳甚至缓升。预计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提升狭义财政赤字率至 3.0%附近,加大减税降费,发力基建投资。
关于货币政策,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长安讲坛上也提出,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加强逆周期调控;当经济衰退或者遭遇外部冲击时,货币政策应该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并指出下阶段政策考虑的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做好预调微调,把握好度;二是强化政策统筹协调,缓释信用收缩;三是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小微金融等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政策执行策略方面,提出要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政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顶层制定部署好的政策,重在部委与地方的协同落实。前几年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环保去产能的一刀切做法、以及今年上半年“宽货币稳财政强监管”下的市场冲击,无不反应政策组合协同性及落实整体效果有待加强。此次提出要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也是进一步巩固强化今年下半年以来的金融委统筹协调的财政、货币、金融监管等多部委政策组合效果。后续在加强金融部门与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政策组合协调下,才能更好落实“六稳一补”举措部署。
此外,此次会议提出,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也是激励部委、地方各级干部为官有为、行政有方。
5)改革开放方面,提出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央提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更多采取改革开放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预计在金融、财税、国企、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等多方面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同时加快落实金融、汽车、现代服务业等对外开放(预计即将召开的改革四十周年大会上或有具体重大新举措)。
同时,预计继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引入“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则落实增量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建立公平市场环境,有效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博弈。
此外,中央提出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重在有力落实前期高规格高强度部署的金融支持民企发展、纾困股权质押流动性、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形成“宏观政策-微观活力-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三角形支撑框架间的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方面,需加快落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完善举措,推进科创板运行并试点注册制,扩大双向开放以推进投资者国际化机构化发展,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落实我国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
6)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升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进,落实供给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美国针对我国的高端核心技术出口制裁与投资排斥,更加凸显发展自主核心技术、先进制造业的急迫性。目前已从种金融、财税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扶持激励创新创投政策,预计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趋势下,数字中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智慧中国的战略有望稳步推进。
配置建议:博弈政策,坚守价值
一从近期中美贸易休战、政策优化重点受益板块,及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要求,优质科创与先进制造的真成长股值得逢低布局。前期密集针对性部署金融支持民企发展、流动性纾解、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三角形支撑框架下提升微观企业活力,政策优化调整有望催化估值下修至历史新低后的优质白马成长股;此外,中长期来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壮大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已成为中期内重要战略抓手,加大财税政策鼓励双创升级。对应投资方向上,重点围绕受益于补短板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主线的先进制造业,包括 5G、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军工板块的优质科创与先进制造的成长股,近日华为事件带来的下跌行情或提供中期逢低择优布局机会;
二从主力增量机构资金的重点配置方向来看,低估值绩优蓝筹仍可做底仓配置。大盘绩优蓝筹作为中国经济结构的中流砥柱,兼具绝对估值偏低、业绩稳定性与确定性高,同时公司治理相对透明规范,有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加大双向开放、国际主要指数体系提高 A 股权重,成为主力增量机构资金的重点配置方向,建议可坚定持有大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电力、银行),及稳投资稳就业的特高压电网、铁路建设、油气勘探服务、城市管网、生态环保与乡村振兴等民生基建工程;
三中长期维度,从中国经济宏观结构调整及微观需求潜力来看,消费升级及现代服务业有望持续稳定发展,持续调整逐步到位后可逢低配置消费白马股。新个税法将于明年初全面实施,并已出台配套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可关注重点受益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边际改善后,生活必需品消费升级、可选耐用品更新换代、现代服务消费进阶等结构性内需潜力的释放;中长期逢低可重点布局大众食品、农业养殖、日用化妆品、品牌服饰、智能生活家电家居等绩优新蓝筹个股,现代服务业(文化传媒、医疗养老、体育健康、休闲旅游)等白马龙头。
主要风险:经济显著放缓、海外市场动荡及中美经贸谈判分歧等超预期风险。 (肖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