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固定收益快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惯例考核-190126

《国信证券-固定收益快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惯例考核-1901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固定收益快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惯例考核-1901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项:
2019 年1 月25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2018 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在政策激励下,与上年相比,更多金融机构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可分别享受0.5 个或1.5 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评论:
1、 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 亿元
根据央行公告,此次动态考核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 亿元,加上1 月4 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 个百分点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的长期资金3000 多亿元,以及1 月23 日开展的2575 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上述三项措施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 亿元。
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 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 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当然,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但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也属定向降准政策题中应有之义。
2、考核标准有所调整,更多小微企业受益,旨在解决信用结构性失衡问题
此前在1 月2 日,央行晚间公告称,自2019 年起决定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 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 万元”。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放宽考核标准后,央行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口径与银保监会《S71 银行业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情况表》中的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保持一致,相关金融机构更易达标。这将扩大普惠金融的政策覆盖面,意味着更多小微企业受益,是政策向小微企业融资倾斜的体现,同时将进一步增强流动性、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配合信用渠道的疏通,解决目前国内信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3、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属于央行的例行操作,并不改变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央行普惠降准政策的实施意义在于,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结构引导作用。通过定向降准建立增加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这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同时,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也是符合总量调控要求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基本稳定。
4、节前释放,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
由于春节来临及年初财政资金使用和投放的增加,市场流动性趋紧,央行在节前先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