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证恒生-科创板专题报告:另眼透视100家准科创板企业,79%早已筹划证券化;71%从A股IPO路上“改道”而来-190507

《广证恒生-科创板专题报告:另眼透视100家准科创板企业,79%早已筹划证券化;71%从A股IPO路上“改道”而来-190507(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证恒生-科创板专题报告:另眼透视100家准科创板企业,79%早已筹划证券化;71%从A股IPO路上“改道”而来-190507(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45 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达 100 家,受理速度趋缓
截至 5 月 6 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达到了 100 家,其中已问询企业 80 家,18 家企业已向上交所提交首轮问询的回复函。最近半个月来,科创板受理速度趋缓,以 4 月15 日为分界线,4 月 15 日以前,上交所平均每天新受理 3 家企业,4 月 15 日以后,日均新受理企业数量下降至 1.5 家。
受理工作高速推进的背后,79%企业是从其他板块“改道”而来,18 家企业曾预披露申报创业板
截止2019年5月7日,科创板已受理的100家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在国家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前,便已开始筹划A股上市。共71家企业在11月5日国家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前就已经向当地证监局备案辅导。其中,有18家企业在申报科创板前已经完成了辅导验收,并在证监会预披露招股说明书,18家企业首次预披露时的目标板块均是创业板。在已完成披露的18家企业当中,有11家企业曾经上会,另外7家仍未曾上过发审会。
作为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新三板已为科创板输送了24位“种子选手”,未来或将有更多新三板企业“转道”科创板。在当前已申报科创板的24家企业当中,共有11家企业仍处于挂牌状态。
(拟)海外上市的企业也是科创板的重要“生源”。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家企业曾谋划海外上市。九号智能、优刻得、中国通号、海尔生物、澜起科技、华熙生物六家企业均(曾)搭建红筹架构或曾在海外上市。
从上市标准出发透视 100 家已受理科创板企业
看行业:科创板目前已受理企业主要位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三个行业,分别有 39 家、23 家、17 家企业。
看市值:科创板已受理的 100 家企业平均的预计市值达到 59.27 亿元、中位数为33.39 亿元。其中,按标准一申报上市的企业平均预计市值达 46.88 亿元,远超 10 亿元的标准;按照三、四申报上市企业的平均预计市值分别为 40.00 亿元、187.50 亿元;均超过相应标准的市值要求。
看估值:科创板已受理企业的平均隐含市盈率为 49.59 倍,中位数为 32.93 倍,已突破了 23 倍市盈率的限制。100 家企业中隐含市盈率小于 23 倍的企业仅有 18 家,可见定价思路已与 A 股有明显差别。
看利润:科创板企业 2018 年净利润的平均水平为 1.28 亿元,中位数为 7800.00 万元,分别高于创业板同期归母净利润平均值 4455.26 万及 7402.83 万。
看研发:科创板已受理企业在 2016-2018 年三年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 11.70%,高于同期创业板 6.35%的水平。
从 100 家已受理企业看资本规划:潜心经营,花开终有时
首批企业获快速受理的背后,得益于他们在资本市场规划方面的潜心经营。长期的资本市场规划,以及提前规范业务,方才使得这部分企业及时把握住科创板设立的机遇,成为潜在的科创板企业并享受潜在的市场溢价。证券化需快慢有度,其中的“快”,是指在识别周期,抓住机遇。而这正基于“慢”:以“工匠精神”做好长期资本规划。
风险提示:政策发展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