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证恒生-108家准科创板企业估值透视:预计市盈率为二级可比企业的3/5,7.79%企业与一级市场倒挂-190513

《广证恒生-108家准科创板企业估值透视:预计市盈率为二级可比企业的3/5,7.79%企业与一级市场倒挂-190513(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证恒生-108家准科创板企业估值透视:预计市盈率为二级可比企业的3/5,7.79%企业与一级市场倒挂-190513(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科创板的市场化发行机制提高了投行发行定价的难度,亦抬升了投资机构参与打新的技术"门槛"。投行给出的预计发行估值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迹可循。按照预计募资规模/(预计发行股份/发行后总股本)进行计算,我们可计算得出每家企业的预计发行后总市值。结合企业2018年的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便可计算得出PE、PS等静态估值,据此透视投行对企业的"心理价位"。那么,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相比,当前已获受理的108家企业的预计发行估值几何?
截至5月12日,108家企业获受理科创板,平均预计市值57.12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目前已受理企业主要位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和电子行业(按同花顺行业分类统计)。从预计市值上看,科创板已受理的108家企业的平均预计市值达到57.12亿元。其中,按标准一申报上市的企业平均预计市值达46.88亿元,远超10亿元的标准;按照三、四申报上市企业的平均预计市值分别为40.00亿元、187.50亿元;均超过相应标准的市值要求。
科创板预计发行市盈率为54.52倍,约为同期可比企业估值的0.61倍,与二级市场相比有所折价
已受理的108家企业中,仅有三家未盈利,市盈率仍为大多数投行定价时的重要参考。以平均市盈率(PE)来看,科创板受理企业的PE估值情况主要集中在0-50倍的区间中,占比82.71%。在没有23倍限制的条件下,投行预计发行市盈率仍有19.61%小于23倍。与创业板相比,科创板受理公司平均市盈率为54.52倍,而创业板为77.09倍。现阶段科创板估值虽突破以往23倍限制,但相对二级市场仍有所折价。
进一步通过计算科创板企业预计发行市盈率/可比上市公司(根据上市保荐书选取)市盈率平均值,来考察科创板企业及其可比上市公司的估值差异。整体来看,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估值偏保守的结论不变。(已受理科创板企业PE/对应可比公司平均PE)的平均值为1.19,中位数为0.61。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投行在初步确定预计发行估值时,以保证发行成功为主要考虑因素,因而估值相对保守。
分行业看,科创板电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行业的相对估值(与创业板对应行业相比)排名前三,分别为1.20、0.95、0.81。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信息服务三个行业(已受理科创板企业PE/对应可比公司平均PE)平均值排名前三,分别为2.10、1.45、1.16。上述相对估值较高的行业的共同特征,是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较高。对科创板企业而言,研发投入或是投行给予估值的核心变量之一。
若按照当前投行给出的预计发行估值,"打新"策略或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投资机构在"打新"时,仍需注意合理报价,避免以过高(高于二级市场可比企业)的估值进行新股投资。
108家准科创板企业预计发行后市值2.05倍于一级市场估值,7.79%企业一二级估值倒挂
108家企业预计发行后市值/一级市场总市值平均值为6.06、中位数为2.05。从分布来看,(预计发行市值/一级市场市值)在1.5-3倍的企业最多,占比37.66%。但也有7.79%的企业一级市场估值高于投行给出的预计发行后总市值,出现估值倒挂。倒挂情况最为严重的为八亿时空,按2019年3月停牌前转让价格计算的总市值为20.26亿元,而投行给出的预计发行市值仅有12.40亿元,倒挂近40%。
与我们在《企业通过外部融资"冲刺"科创板市值标准可取吗?》的分析一致,投行给出的估值水平有可能低于一级市场估值,企业为冲刺科创板市值标准而提高估值进行融资没有意义,即便融资估值得到一级市场的认可,企业上市时还是要接受二级市场的"检阅"。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市场过热、发行估值过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