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底部积蓄反弹动能-190812

《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底部积蓄反弹动能-19081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底部积蓄反弹动能-190812(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
1、近期研判:风险已快速集中释放,调整压力高峰已过。内外四大预期差冲击的调整压力,已在七月末起的快速回调中得到集中释放,调整压力高峰已过,且压力见底后趋于缓和。同时,中期理性来看,导致本轮快速调整的内外四大压力因素,存在局部反向缓冲关系(如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则后续或促使国内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趋松、“六稳一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同时美联储后续进一步降息概率上升)而非同步共振加剧。综合判断,无论从短期内外超预期风险因素的集中爆发,还是从中期因素互为反向缓冲的关系来看,预计本轮调整压力高峰已过。
2、近期展望:催化剂接踵而至,底部积蓄反弹动能。
风险快速集中释放过后,近期A股受逆周期调节引导杠杆自底部合理回升的政策效应、国际指数密集扩容提升A股纳入范围与权重的资金效应、科创板制度红利的激活效应等催化剂提振,有望开启底部温和反弹行情。反弹力度与持续性有限,主要受制于当前月度宏观金融、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披露窗口期,部分数据或回落甚至不及预期,同时中美经贸摩擦短暂激烈交锋后未见确定性降温信号。
1)反弹催化剂一:政策三箭齐发,引导场内杠杆合理回升。随着内外风险或悲观预期较为充分释放,A股指数再次回落至震荡下沿区间、估值已合理偏低,逆周期调节市场政策或提振信心举措众所期盼,近日政策三箭齐发,包括显著下调转融资费率、大幅扩容两融标的、修订券商风控指标计算标准等,引导场内杠杆自底部合理回升。针对不同业务、产品的风险特征,实施宽严相济的券商风控指标调整,实施逆周期调节引导行业优化资本配置,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同时完善券商行业差异化监管指标,提升优质证券公司资本运作空间。
2)反弹催化剂二:8月底起A股迎来国际指数加大纳入密集期。今年5月经历明晟扩容、富时新纳入A股后(随后6、7月陆股通北上资金显著转为净流入共逾600亿元),8、9、11月国际指数将密集提升或实施A股纳入因子与范围,届时带来可观的配置国际长线资金。此外,国内长线资金入市并驾齐驱,监管层正进一步加大国内养老金、保险资金、职业年金等中长线资金的规范入市,预计19下半年年国内中长线资金净流入规模逾2000亿元。当前A股估值纵向、横向均处于合理偏低甚至洼地,中长线资金逢低配置意愿上升。
3)反弹催化剂三:科创板比价效应正显现。科创板开板上市以来运行平稳交易活跃,正由分流渐变至比价效应,资金分流趋于减弱,而其整体估值显著高于可比中小创科技股,比价效应凸显,利于提振中小创成长股的估值修复。
3、近中期反弹逻辑:预期差影响钝化,且存在修复动能
1)预期差一:鹰派言论不改降息趋势。美联储利率政策十年来如期首次转向降息,而鲍威尔的中性偏鹰发言,也使得市场一度下修降息节奏,促使全球市场波动加剧,考虑到市场此前对国内货币政策短期跟随美元降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预期较低,预计对A股的实际冲击也不大。虽然此次美联储降息性质为预防式而非衰退式降息,未来降息节奏不确定性较大,尚待美国就业、通胀及金融、国际形势等四项因素的实际数据或预期变化;然而,全球及美国经济放缓压力持续,尤其受特朗普加税升级影响,以上四项因素大概率将促使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短暂鹰派言论不改降息趋势。市场对于美元9月降息概率,正由鲍威尔偏鹰言论的显著下降,转至特朗普加税威胁后的快速回升至九成以上。
2)预期差二:新关税影响趋于钝化,并有望见底缓和。新关税影响趋于钝化,判断依据包括:一是基于市场已对双方的博弈策略、贸易实际影响及大国关系调整等学习适应较为充分,且国内逆周期政策等对冲性举措有望续力,中国深化激发活力、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与力度加强,以我为主、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保持不变;二是新关税范围主要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生活消费品,对我国实质影响弱化,而受替代品有限对美国消费者影响强化。此外,19四季度起美国当局政府将面临经济放缓、大选预热及金融波动加剧等内部压力,或促使其逐步软化谈判立场,屡次极限施压无效后,或能与中方妥协达成经贸协定共识。
3、预期差三:人民币汇率短暂释放贬值压力后趋稳。受美联储鹰派加息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美方失信挑起贸易摩擦升级战等影响,前期强势美元下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快速走低并跌破7.0关口;而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进一步加剧市场对于美国发起金融封锁的担忧,也是导致本轮调整加剧的原因之一。
然而,无论从汇率基本面因素、央行表态与市场操作信号,还是IMF组织的客观公正的外部评价来看,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短暂释放贬值压力后趋稳,继续贬值空间非常有限;近四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振幅有所放大但最终累计基本收平。
4、中期市场环境评估:三季度金融政策环境边际改善,科技突破与消费下沉重点受益。七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经济形势定调、大政方针部署基本符合预期;在预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财政货币政策难紧宜松,金融监管政策边际缓和,“去杠杆防风险”等压制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边际改善。综合判断,三季度市场面临的宏观政策、金融政策环境,较二季度边际改善。
宏观政策基调仍以稳中求进,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重在推进利率并轨以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民企中长期融资支持,存在降准操作可能;财政政策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为主,同时发挥地方专项债新政的稳基建效果;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未再提及“结构性去杠杆”,防风险方面,提出要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及时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坚决阻断风险传染和扩散;意味着三季度“去杠杆防风险”工作权重调低,加大“六稳一补”工作以应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与新的风险挑战,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收缩压力有望缓和。
三季度逆周期调节工具转向,稳投资由传统“铁公基”基建+楼市两大刺激经济增长手段,转至“制造业+城乡民生工程+信息网络新基建”等补短板工程,包括拓展扩大国内需求、启动农村市场与改革扩大消费升级,稳定制造业投资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预计科技突破、可选消费品下沉与升级有望重点受益。
5、中期修复仍待关键催化剂。从基本面、政策面及资金面等来看,经济动能仍放缓、货币政策整体稳健短期难以偏向宽松、近期人民币跟随美元降息的概率较低,中美经贸磋商进展与关系仍待缓和与改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或信用风险仍待有效缓解;以上压力因素缓和或好转前,市场底部仍缺乏全面反弹信心与动力,指数大概率保持在区间震荡,仓位操作宜与市场预期反向增加,精选个股配置仍为核心策略。中期底部修复动力,尚需经贸磋商与关系的积极改善、或逆周期政策力度、中小金融机构信用修复等关键变量催化。
6、配置建议:聚焦科创与金融龙头,逢低布局抗周期消费与逆周期投资板块
1)阶段聚焦科技成长优质股。围绕中国自主核心技术当自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及19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兼具中长线趋势及近期科创板比价效应催化剂,建议重点布局:一是从科创板开板上市在即、金融供给侧改革重点服务对象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代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科创龙头,在科创板初期高估值的比价提振效应下,有望迎来趋势性估值修复行情;
2)坚定配置头部金融股。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长期头部金融公司重点受益;非银金融及金融科技板块(证券、保险、金融科技),尤其是头部或特色金融上市公司,估值较历史均值仍偏低,业绩增长确定,可坚定配置头部金融股。
3)逢低布局抗周期绩优消费蓝筹与逆周期投资板块。
一重点逢低布局抗周期绩优消费蓝筹;结合市场驱动力转换至分子端的变化,受经贸摩擦影响较小、内需市场广阔的品牌消费股、中期存量结构优化强者恒强的绩优消费蓝筹,如乳制品、养殖、白酒、调味品、化妆品、家电、新家居日用品、医疗服务、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健康等品牌消费与服务商,若阶段性存在震荡回调,建议逢低布局;
二适当布局逆周期投资板块;经济下行与经贸摩擦压力中逆周期调节政策或适时适度发力,其中代表中国全球核心竞争力、逆周期政策续力重点领域的工程机械、制造业投资升级(智能制造),汽车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可适当布局。
主要风险:海外市场震荡、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及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收缩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