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证券-银行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点评:跨境理财通试点启动,银行理财迎来新机遇-210912

《东亚前海证券-银行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点评:跨境理财通试点启动,银行理财迎来新机遇-21091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银行业《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点评:跨境理财通试点启动,银行理财迎来新机遇-210912(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点评9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广东省政府、港澳两地特区政府共同举办启动仪式,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标志着从制度设计以来历时两年多的“跨境理财通”试点正式落地。 这是继股票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业务推出后,金融开放历史经验推广至跨境理财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个人投资者直接跨境投资的有益尝试。 战略上,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为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明确要求,2021年9月5日、6日,两大纲领性文件《横琴方案》《前海方案》分别印发,预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 在此契机下,“跨境理财通”试点的正式启动,是积极融入粤港澳建设大局的表现,不仅为大湾区金融业扩围,也为粤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渠引水”。 监管上,对产品、投资者资质和试点银行设置门槛,确保稳妥起步。 2020年6月,央行曾提出跨境理财通试点工作应遵循“稳妥有序、风险可控”原则,此次实施细则设置各类“门槛”以确保业务稳妥起步,不追求“一步到位”。 业务试点总额度暂定为1500亿元人民币,单个投资者投资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 产品种类上,“北向通”投资产品须为R1-R3风险等级的固收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 投资者资质上,对“南向通”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经历、家庭金融净资产规定下限。 试点银行上,强调内控机制健全、资金闭环划汇,以防范金融风险。 资产端上,港澳投资者的引入将倒逼理财公司提升产品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基础优,居民财富体量大,是财富管理业全力抢占的高地。 “北向通”将引入港澳投资者,倒逼起步伊始的境内理财公司融入国际化竞争,加强固收与权益类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投研体系和产品矩阵迫在眉睫。 “南向通”虽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新选择,但与科创板相比投资门槛更高,总体来看客户流失影响有限。 此外,港澳投资者进入后,代销银行有望以“跨境理财通”业务为契机,扩大中收的同时拓展客户群,通过集团内联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跨境金融服务。 资金端上,人民币国际化向纵深发展,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巩固。 据IMF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升至2874.64亿美元,近四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75%,人民币国际化成效显著。 “跨境理财通”属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规定在资金跨境汇划环节,涉及的资金均使用人民币结算,资金兑换在离岸市场完成。 人民币境外使用场景大大丰富,境外人民币所面临的资产不足问题有望缓解,也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角色。 投资建议金融双向开放水平提升,理财公司迎来空前机遇,依靠丰富产品线和较强投研能力的理财公司将凸显优势,具备客户与渠道优势的代销银行大有可为。 理财业务净值化速度快、客群优质的银行将优先获利。 我们认为,重点关注具有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及财富管理业务领先的的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以及资本实力雄厚,业务发展稳健的国有大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导致资产质量恶化;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