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五个“正确认识”厘清发展思路-211211.pdf
大小:31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五个“正确认识”厘清发展思路-211211

中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五个“正确认识”厘清发展思路-211211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五个“正确认识”厘清发展思路-2112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学习体会:会议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五个“正确认识”厘清发展思路-211211(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同时指出了经济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提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因此在政策定调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此次会议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了五个“正确认识”,包括共同富裕、反垄断、初级产品安全保障、化解风险、双碳等。

五个“正确认识”,是对中长期战略部署中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厘清,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客观认识经济运行状态,明确定调“稳字当头”。

会议提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

我们认为,需求端的问题有局部地区疫情反复拖累消费和地产投资周期下行,供给端的问题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收缩从PMI新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处在荣枯线以下可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会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预计明年经济政策将适当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尤其是明年一季度。

在会议提出的七大政策中(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需要重点关注十个方面。

1)财政政策保证支出强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会议对于财政政策“保证支出强度”的表述进一步强化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我们认为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财政积极发力的规模也将伴随增长。

预计财政赤字规模还将小幅增长,赤字率保持3%左右;考虑到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压力,预计地方政府的专项债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到4万亿以上,总体财政将保持支出强度不减弱。

另一方面,会议强调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不同于上一次的语境仅针对数字经济,此次的超前投资针对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预计随着“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落地开展,对新旧基建均有显著的拉动以托底经济增长,适度超前的投资也要求财政加快支出进度,符合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要求。

2)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释放边际宽松信号,或可类比2019年底,预计后续宽信用为重点。

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个表述与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同,而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均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我们认为近期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以及前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出台已经在释放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信号,未来宽信用或将成为重点。

另外会议特别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关注后续可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出台。

3)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会议指出“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当竞争”,今年针对部分无序扩张的平台经济公司的反垄断监管措施初见成效,我们预计明年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进程仍将推进,实施反垄断政策将有效促进平台经济企业降低不合理收费、让渡因垄断地位而取得的超额利润,从而增加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完善营商环境,离不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预计将进一步完善专门化、规范化的知识产权法律监督体系,从而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石,但是因为违约成本相对较低,个别人群和信用主体有履行能力但却不尽力履行债务,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因此会议指出要“强化契约精神”,预计将提高犯罪成本,以打击这种现象,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消费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落脚点。

尽管会议通稿中直接提振消费的表述篇幅有限,但应将12月6日的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合起来看。

一方面,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会议的定调是一致的,政治局会议中将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持续恢复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考虑到明年稳经济的很重要动力来自稳消费,因此预计消费的重要性不会下降。

另一方面,会议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我们认为其落脚点将体现在带动消费增长。

5)通过“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会议提出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我们预计政策着力点将更多放在中小企业上,推动中小企业依托特色专业化建立竞争优势,并通过北交所、新三板等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

会议所要求的“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实施,也有利于减轻上游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制造业利润的影响。

伴随未来“十四五”时期新基建规划落地,也会从新能源设备制造、5G及数据中心建设、运输设备制造等方面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更加稳定的政策预期能够提振制造业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预期制造业生产、投资增速将保持较快水平,特别是在计算机、医药制造、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高技术制造业领域有望涌现亮点。

6)因城施策,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结合近期一行两会关于地产的最新表态,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业已迈过政策底、金融底,我们预期,各方面将积极围绕“如何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因城施策,地产拖累较大的城市可能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完善机制。

会议将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提到靠前位置,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来可能在“租购同权”建设上出台更有力的措施以进行支持,预期各地规划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会有所加大,综合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格局。

房地产业及其所带动的产业增加值体量较大,预计未来将在良性循环中有序优化结构,推进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租赁也为地产投资提供新空间,相关开发贷、拿地指标有望在磨底期后逐渐回升,对地产链相关领域也形成一定带动作用。

7)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未来可能进一步发挥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综合从财政和政策性金融、科技类信贷、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为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更有效支持。

会议提到“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可能预示着重要科研院所的部分业务板块和资产可能进行改制重组,从而有望集成打造出具有更强科技实力的研究主体,部分科研院所旗下高科技企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8)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国企和对外开放是亮点。

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预计主板注册制规则将对标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增加对市场流动性冲击有限。

国企改革方面强调电网和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或将沿着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的思路进行试点,推广电信和石油等行业的成熟改革经验。

对外开放方面,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同时我国还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会议还提出“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下不应对我国明年出口过分悲观。

会议还提出“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预计未来也能够更好调动地方政府通过改革促进稳增长的积极性。

9)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将更加平衡、协调。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因此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我们预计2022年京津冀地区将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长江经济带的“领头羊”作用将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将以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为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也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另外,目前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还体现在城乡之间,202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农村为17131元,同期城乡居民收入比约为2.56,近年来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10)面对我国人口结构新形势,社会和民生政策将加快落地见效。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呈现出了生育率偏低、老龄化加深、社会抚养比攀升、人口流动加快等结构性特点,这都将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深刻影响,因此预计2022年社会和民生政策将加快落地。

例如,作为今年审议通过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配套政策,近期多地拟延长生育、育儿假期时长,以提振生育意愿,预计因疫情而受到压抑的生育计划将在2022年得以释放,届时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也将有所反弹。

另外,会议还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体系,并且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综合考虑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预计退休政策或将于近年适时调整,可能会采取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鼓励退休再就业、发挥余热,调整养老金领取方式等多重途径来鼓励身体条件许可并且具有劳动意愿的人群参与到就业市场中来。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