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指数盘整期宜结构性布局-191118

《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指数盘整期宜结构性布局-191118(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都证券-市场策略周报:指数盘整期宜结构性布局-191118(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1、年底市场研判:阶段类滞涨环境,指数盘整结构分化。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猪肉高位运行下消费结构性通胀压力仍待释放,而经济趋势放缓压力仍在,短期宏观经济进入类滞涨阶段,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取向边际减弱,逆周期政策或将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主。九月中旬至今,经济减速,消费通胀与工业通缩并存,逆周期货币政策加码空间预期降温,使得近两月指数普遍震荡回调。尤其近日公布的十月经济增长数据均不及预期,叠加短期再融资政策放松、新股发行上市加快、限售股解禁洪峰来临;以上基本面、资金面的近忧,共同促使传统周期板块为主引领指数震荡回调,但消费绩优蓝筹、或预期改善板块仍录得逆势上涨,指数盘整期结构分化明显。
2、岁末年初市场展望:上行动力或待改善预期确认。近期展望,市场上行动力或有待于四季度经济阶段企稳(近日公布的十月社融信贷、工业、投资、消费增速悉数不及预期,但也基本符合今年以来“季初回落、季末冲高”波动特征,并不预示四季度经济不能企稳)、中美经贸阶段性协议文本达成,或猪肉价格涨幅放缓等不确定因素的预期确认。我们预计以上后两因素的积极改善与确认或需明年1月中旬前后,即春节前后窗口期,才有望真正启动春季行情。
年底两月,四季度宏观经济底有望暂时企稳,货币政策边际减弱,利于顺周期+低估值的金融地产等大盘蓝筹的年末阶段性修复行情,景气触底在即、估值相对安全的汽车与地产后周期链条(家装家居家电),及业绩稳增长估值合理的绩优消费股的年底估值切换行情。
3、中期展望:存在正向预期差,指数盘整期宜结构性布局
中期展望,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逐步加大落地、中美经贸关系缓和下对美出口贸易降幅企稳收窄,经济底部缓中趋稳、行业结构优化龙头业绩靓丽,具备基本面结构性支撑;同时,A股核心资产的估值中枢仍位于全球较低区间,隐含的投资回报率仍居国内各大类资产前列,资本市场加大开放与制度改革红利下,国内外中长线资金逢低配置动力与加仓空间足。
近期若类滞涨担忧持续发酵,而政策取向待明朗前,市场震荡期可布局逢低结构性机会。预计类滞涨担忧导致的市场震荡调整空间不大,判断依据在于中期存在政策、基本面两大预期差及中美经贸关系正朝相向而行改善。
――主要正向预期差:逆周期政策加强落实在即,阶段通胀不改降低融资成本趋势,地方专项债即将前置发行。
1)消费通胀短期有压力但中期无持续基础,货币政策或适度“先降价后放量”。近两月国内消费通胀快速上行,引发市场对于逆周期政策能否继续发力的担忧,尤其是当前类滞涨环境下的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缩。然而,中期来看,经济趋势放缓压力及2020年收入翻番目标任务下,预计管理层对经济增速底部继续下台阶的容忍度下降,阶段性的结构性通胀压力高峰明年一季度释放后,叠加美联储明年二季度起或将被迫再度降息1次的外部宽松环境,预计届时货币政策将以适度放量降价的宽松操作。
近期而言,在当前CPI加速上涨期,货币政策重在适度引导资金成本端下降,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近日央行公开市场MLF的量稳价减操作(预计本周三20日LPR报价大概率顺势小幅下调5-10bp),释放了旨在引导降低融资成本这一货币政策重心不改的信号,也初步印证政策存在正向预期差。
央行报告对物价的研判为: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但总供求基本平衡,物价总体可控,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需警惕通胀预期发散;并预计20年下半年后,翘尾因素对PPI的影响将小于2019年且更加稳定,CPI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将逐步消退,两者间差距有望趋于收窄。
对于下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提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二季度为“适时适度进行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删除了二季度的“把好货币总闸门”),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注重预期引导,防止通胀预期发散,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坚持用市场化改革方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银行更多运用LPR,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
2)财政政策发力稳基建为主,货币政策存在协同配合操作可能。阶段性消费通胀高位上行的制约下,预计财政发力将为近中期逆周期政策重心,以发挥基建投资的稳经济调结构作用;近日国常会决定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允许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用于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释放了发力落实逆周期政策的积极信号。
货币政策或将以疏通价格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主,当然在发挥货币财政等政策协同效应下,预计在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阶段或存在降准的资金配合操作。据媒体披露,2020年提前下达的地方债申报近日基本结束,市场预计2020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约1.29万亿元。
4、中期基本面支撑:业绩增速趋稳弱回升,盈利能力稳中缓升。统计分析A股19Q3财报,整体呈现稳中弱回升态势,其中中小创触底回升明显,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保持平稳较快业绩增速。短周期展望,实际GDP增速底部缓中趋稳、GDP平减指数趋势回升,预计短周期内名义GDP增速有望自3Q19的7.6%底部回升至8-9%区间。因此,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望回升,但考虑到名义GDP增速回升幅度较弱,预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上行空间有限。同时,盈利能力方面,中小创率先企稳回升,主板底部缓升在即。
分行业板块来看,业绩分化显著,必需消费品与大金融整体占优,科技板块触底好转。
1)业绩改善向上类:主要包括农林牧渔、非银金融、建筑装饰、电气设备、公用事业等周期板块为主,业绩增速好转向上,尤其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的营收、利润增速双双显著上升;
2)业绩触底好转类:主要包括电子、通信、传媒等科技消费板块及汽车可选消费,业绩调整周期较为充分,前两三个季度增速已触底,近期行业景气及板块业绩增速正迎来反弹;
3)业绩保持平稳较快类:主要包括食品饮料、家电、医药生物等必需消费品板块,及银行、地产、建材等大金融板块,营收或净利润同比增速普遍连续多个季度稳定保持在双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速。
5、中长期资本市场制度红利释放:深化改革提升活力韧性,扩大开放吸引长线资金。
1)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着力改善投融资供需两端,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
今年初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尤其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在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方面寄予重任与期望,并确定了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目标。在落实中央对资本市场的新使命新目标下,19年监管层确立了以加大中长线资金引入、培育价值投资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资本市场改革三大任务,且已取得预期成效。
6月中旬起,监管层推出了密集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开放举措,以“扩大开放9条”、“深化改革12条”为重点,着力加大引入中长线资金、优化资本市场供给、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以务实举措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日监管层精简优化再融资规则,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中长期利于中长线资金加大入市,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
2、资本市场扩大开放:中长线资金趋势加配A股,短期显著增量资金利于结构性行情
近期明晟如期宣布纳入A股扩容计划,此次调整与扩容后,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12.1%和4.1%(当前2.8%),短期被动、主动配置增量资金流入A股的规模预估达两千亿元附近,且此次增量资金有望重点配置扩容幅度最大的中盘股。按今年以来的A股纳入或扩容国际指数的窗口效应来看,每次纳入窗口期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入显著,境外增量资金买入A股优质资产,成为驱动结构性行情甚至指数阶段上涨的动力之一。
中长期展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有序扩大有力落实,A股纳入国际化指数的范围与权重逐步扩容,中长期预计全球资金增配A股的规模高达5-10万亿元。今年A股在连续纳入国际指数并分阶段扩容后,境外机构与个人持仓A股总市值已连升四月至9月底的1.77万亿元,占全A流通市值比例已达4.0%,已成为重要的机构力量之一。同时,监管层正加快部署甚至落实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环境优化工作,着力改善投融资供需两端,加大引入国内养老金、保险资金、职业年金等中长线资金的规范入市。
6、配置建议:聚焦科技与低估值金融龙头,逢低布局抗通胀消费与逆周期投资板块
1)聚焦科技成长优质股。围绕中国自主核心技术当自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及19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目标,尤其无风险利率趋势下行及并购重组、再融资松绑等资本制度改革红利,以及5G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产业趋势,建议重点聚焦科技成长优质股: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及其应用(5G、华为产业链、科技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代表中国创新力量骨干,有望成为中期A股硬核资产;而后续中美经贸磋商达成阶段性成果,则有望提振风险偏好,叠加近期通讯运营商发布的明年5G商业积极开发计划,为电子通信、文化传媒板块内优质个股的反弹提供催化剂。
2)坚定配置头部金融与黄金资产。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长期头部金融公司重点受益;大金融及金融科技板块(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科技),尤其是头部或特色金融上市公司,估值较历史均值仍偏低,业绩增长确定,可坚定配置头部金融股,尤其年底经济底部企稳,将触发大金融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同时,在中期内全球经济放缓、货币政策宽松、经贸格局及地缘政治动荡下,避险资产黄金可适当坚定配置。
3)逢低布局抗通胀绩优消费蓝筹与逆周期投资板块。
一重点逢低布局抗通胀绩优消费蓝筹;结合市场驱动力转换至分子端的变化,受经贸摩擦影响较小、阶段通胀压力上升的内需市场广阔的品牌消费股、中期存量结构优化强者恒强的绩优消费蓝筹,如医疗服务、创新药、智能家居家电、文化旅游、白酒、养殖、调味品、化妆品等品牌消费与服务商;
二适当布局逆周期投资板块:经济下行与经贸摩擦压力中逆周期调节政策或适时适度发力,重点结合七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逆周期工具:“制造业+城乡民生工程+信息网络新基建”等补短板工程,具体包括拓展扩大国内需求、启动农村市场与改革扩大消费升级,稳定制造业投资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及地产竣工交付面积回升、后地产周期的家装家具家电(2B公装市场龙头重点受益),行业景气触底改善在即、限购限行政策逐步松绑的汽车板块内的优势公司。
主要风险:海外市场震荡、消费通胀显著上升及中美经贸摩擦反复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