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证券-银行行业深度报告:第三支柱政策加码,理财子助力银发经济-211227

《东亚前海证券-银行行业深度报告:第三支柱政策加码,理财子助力银发经济-211227(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亚前海证券-银行行业深度报告:第三支柱政策加码,理财子助力银发经济-211227(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未富先老”问题凸显,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初步建立。 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总人数达到1.91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3.5%,同比提升0.9pct,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我国2020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美国2012年(13.56%)、韩国2016年(13.34%)、日本1994年(13.78%)水平相近。 但2020年我国人均GDP仅1.05万美元,存在较大“未富先老”问题。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三支柱养老体系,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仍在起步阶段。 截至2020年末,我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规模合计为11.04万亿元。 第一支柱占比52.60%,但近年来第一支柱养老金出现入不敷出趋势,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20年收支出现6925亿元缺口。 第二支柱养老金规模相对较小,覆盖率仍较低。 2020年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25万亿,覆盖率仅5.87%。 中长期我国或将面临巨大养老金缺口,第三支柱支持政策力度加码。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背景下,中长期我国养老金或将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2021年10月24日,建信养老基金总裁曹伟在“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提到:根据社科院郑秉文教授团队的一个测算,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到2028年将出现缺口,从2028年到2050年大概累计缺口有100万亿。 作为多层次养老体系中最具潜力的部分,政府层面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021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发挥理财业务特点和优势,促进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丰富发展。 泛资管养老金融产品互为补充,养老理财投资门槛大为降低。 目前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主要参与机构有银行(养老储蓄/理财产品)、保险(养老商业保险)、公募基金(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养老目标风险基金)和信托(养老财产/消费信托)。 从具体产品参数对比来看,养老理财具有以下优势:投资门槛低,1元起步,充分惠及更广泛的投资群体;运作方式公开透明;产品期限安排兼顾跨周期投资和流动性需求;控制回撤的同时拥有更高的收益率。 理财子公司成为第三支柱“新起之秀”,长期、稳健、普惠是三大产品特征。 首批养老理财试点选定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试点。 “长期、稳健、普惠”为四家养老理财产品的共性特征,而投资性质、业绩比较基准、分红频率等方面具有细微差异。 银行理财子背靠商业银行,具有广覆盖、高信赖的天然优势,其稳健的投资风格也与养老金融发展更为匹配。 首批养老理财试点产品销售火爆,若未来全面铺开,将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重要增量,并融入国家的民生大计,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建设添砖加瓦。 投资建议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未富先老”问题凸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但第一支柱近年来入不敷出趋势明显,第二支柱规模尚小、覆盖率低,我国养老金缺口压力逐渐增大。 第三支柱养老金支持政策加码,保险、银行、信托和基金在养老金融赛道均有布局,理财子凭借其母公司商业银行的广覆盖和高信用,以及其投资风格稳健、收益率较高的优势,未来或将成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建议关注理财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的上市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理财监管政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