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1年10月PMI点评及债市分析:制造业量价极致分化,未来如何演绎?-211031

《中信证券-2021年10月PMI点评及债市分析:制造业量价极致分化,未来如何演绎?-2110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1年10月PMI点评及债市分析:制造业量价极致分化,未来如何演绎?-211031(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在“能耗双控”和上下游通胀巨大分化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滞胀”特征不断确认,制造业PMI持续下行。 制造业景气下滑的根源在于供给端的限制——能源短缺和政策约束。 在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措施下,能源短缺的因素将逐渐缓解,但政策对于高耗能行业的约束仍然不容忽视。 部分高耗能工业品的供给或许仍将处于相对紧俏的状态。 这有可能会导致未来能源约束缓解后,工业生产的反弹力度偏弱。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再度袭来,非制造业的扩张力度料将继续减弱。 ▍事项:2021年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10月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4pct。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较上月下降0.8pct。 ▍10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均有所下降。 从结构上看,本月PMI呈现了几个主要特征:①制造业景气泾渭分明,除了价格在涨,其他景气指标几乎都回落至年初的最低水平。 ②制造业景气下滑的根源在于供给端的限制——能源短缺和政策约束。 ③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景气度持续低于荣枯线,具有一定的政策信号意义。 ④冬季散发疫情再度来袭,服务业景气恢复料将继续放缓。 ▍制造业景气下滑的根源在于供给端的限制——能源短缺和政策约束,市场的因素缓解后,政策的约束仍然不容忽视。 10月制造业产需两端景气水平较低,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8.1%和48.8%,比上月分别回落1.1pcts和0.5pct,生产指数下滑的幅度更大,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有所减弱。 供给端的约束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全球市场层面的能源短缺,国内煤炭价格飙升。 能源价格最直接影响到的是发电企业和高耗能行业,这一层面的短缺问题正在得到解决,年底到明年有望逐渐好转。 第二个层面是能耗双控政策对高耗能行业的限制。 从PMI和高频数据看,这一限制仍在延续。 这些高耗能的中游产业,其产品的供应短缺或将延续,或将成为中下游制造业生产的持续拖累因素。 ▍上下游需求的分化使得制造业供需环境有所恶化,上游原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导致去库。 价格方面,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72.1%和61.1%,分别上升8.6pcts和4.7pcts,呈现猛涨趋势。 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均位于69.0%及以上高位区间,导致中下游企业采购成本显著增加。 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7.0%和46.3%,分别下降1.2pcts和0.9pct。 库存双双回落,说明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预期下,生产商为控制成本倾向于选择消耗已有库存,原材料端的供给紧张也使得产成品供给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 ▍非制造业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由于散点疫情再度袭来,扩张力度将有所减弱。 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比上月下降0.8pct,但仍高于临界点。 从结构上看,建筑业景气小幅下滑,但新订单指数有所回暖,考虑到基建要在年底到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地产投资或在四季度见底,建筑业景气有望逐渐回升;近两个月服务业景气虽有所回暖,但由于10月底各地散发疫情接连出现,且尚未集中体现在10月的PMI数字中,预计其负面影响将会在未来一两个月内有所反映。 ▍债市策略:在一系列保供稳价的措施下,能源短缺的因素将逐渐缓解,但政策对于高耗能行业的约束仍然不容忽视,部分高耗能工业品的供给或许仍将处于相对紧俏的状态。 这有可能会导致能源约束缓解后,工业生产的反弹力度偏弱。 对于债市而言,尽管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对债市而言是利多,但潜在的宽信用预期也会压制做多情绪。 预计利率短期保持3%附近的震荡格局。 若四季度到明年年初宽信用的信号逐步显现,利率或将面临进一步的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