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宏观金融政策点评: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范围突出“小而精”-211109

《中信证券-宏观金融政策点评: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范围突出“小而精”-21110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宏观金融政策点评: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范围突出“小而精”-21110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为1.75%,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要求商业银行给企业的绿色贷款利率与同期限LPR利率持平。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3个大类、18个小类,较2019版绿色贷款目录更加聚焦:突出支持新能源和电网发展,占比47.3%的基础设施类和清洁能源项下的水电和核电等未出现在范围中。 预计符合要求的绿色贷款未来一年增量约为10000亿元,按照60%的比例可新增6000亿元基础货币投放,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比较温和。 ▍事项: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发布答记者问。 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碳减排支持工具形式上类似于再贷款,利率为1.75%,低于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2.25%的利率。 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企业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再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与再贷款的形式类似。 利率方面,碳减排支持工具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低于多数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如,支小、支农再贷款1年期利率为2.25%,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为1.75%(投放量一般较小),再贴现利率为2%(最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1年期MLF利率为2.95%。 不过,碳减排支持工具仅能置换绿色贷款的60%,如果其余40%的资金成本按照全国性银行同业存单发行3%左右的利率计算的话,综合成本为2.25%,接近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 ▍人民银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到,银行向企业发放的绿色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LPR利率(1年期为3.85%,5年期4.65%)大致持平。 9月7日,国新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提到,商业银行拿到支小再贷款后发放给小微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为5.5%左右,高于1年期LPR3.85%的利率,但是考虑到小微企业本身违约概率偏高,这一差异可以理解。 另一个比较基准是,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披露,2021年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8%,一般贷款中利率等于或低于LPR的贷款占比为32.33%。 ▍支持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3个大类、18个小类,大类和小类均较绿色贷款目录更加聚焦。 根据《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绿色行业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绿色服务6个一级分类、30项二级分类以及211项三级分类。 从大类上看,碳减排支持工具只涵盖2019版目录中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2个一级分类,并新增了碳减排技术大类。 从小类上看,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范围也更加聚焦于“新能源”,如在清洁能源大类下,2019版目录的核电、水电、煤炭清洁生产等项目未出现在范围行业中,而是精准支持光伏、风电、氢能等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 整体来看,多数支持领域属于清洁电力生产(光伏、风电、生物质)和电力储存运输(储能、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改造等)。 分类详细对比可见附表。 ▍预计未来一年,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绿色贷款约为10000亿元,按照60%的比例可新增6000亿元基础货币投放,对于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比较温和。 绿色贷款数据只有在每个季度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会披露,且只披露基础设施(2021Q3占比47.3%)和清洁能源(2021Q3占比25.6%)这前两大分项数据。 我们按照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类分析:1)清洁能源绿色贷款总体近一年增量约7100亿元,其中还需扣掉水电、核电和火电项目(在2020年电源投资中占比约38%,在电源+电网投资中占比20%)不在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内,估算光伏、风电、电网等项目近一年新增绿色贷款约5680亿元(7100亿元*80%)。 2)节能环保的绿色贷款额没有常态化披露,不过央行研究局曾在《我国绿色贷款业务分析》中提到2020年末节能环保绿色贷款占比为11.05%,若比例保持不变则近一年增加约3569亿元;如果再扣掉节能环保一级分类下的污染物治理、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项目,则金额可能进一步缩小到2000亿元左右。 3)碳减排技术主要指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目前尚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预计短期内的贷款增量都将十分有限。 整体来看,三大分项近一年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内的绿色贷款约为8000亿元左右,考虑到绿色贷款2021Q3的23.1%增速,预计未来一年新增符合要求的绿色贷款约10000亿元左右。 另一个可以侧面验证的指标是,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范围几乎全部为电力领域(除工业领域能效提升和CCUS两个占比相对较小的类别),而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全国电网和电源投资合计为10943亿元,扣掉30%左右的资本金,债权投资额可能不会超过8000亿元。 若按照1万亿绿色贷款和60%的置换比例计算,央行将投放6000亿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 规模小于今年7月全面降准1万亿的流动性投放,且将分散在较长的时间内逐笔投放,预计对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为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