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0年12月物价数据点评:CPI短期通缩是否已缓解?-210111

《中信证券-2020年12月物价数据点评:CPI短期通缩是否已缓解?-2101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2020年12月物价数据点评:CPI短期通缩是否已缓解?-2101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0年12月CPI同比增长0.2,环比增长0.7%。 但由于气温原因、节日需求推升了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环比由跌转升,食品价格贡献了CPI环比0.7%增长中的0.62个百分点。 非食品CPI主要依靠原油价格贡献了剩余0.11个百分点。 非食品的疲弱一部分是源于散点疫情造成的消费短期走弱。 PPI持续回升,同比下降0.4%,环比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新高。 大宗商品价格不断走强。 预计将在今年1月就能看到PPI回升至0以上。 食品价格由跌转升,去年12月CPI重回0以上。 2020年12月CPI同比增长0.2%,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成为继去年2月以来环比涨幅最高值,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的环比最高值。 需要注意的是,环比上涨0.7%中,食品价格贡献了其中的0.62个百分点,非食品贡献0.11个百分点,而非食品中,油价则贡献了其中的0.1个百分点。 此前我们的观点始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归常态,此前较为疲弱的服务业价格、非食品价格将持续好转。 12月份这种现象仍然还不明显,主要也是受到了散点疫情等外生因素的扰动,这其中既包含食品端,也包含非食品端。 我们依旧认为,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重点关注的非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在今年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低温天气和季节性需求影响食品价格,散点疫情和油价影响非食品价格。 2020年12月食品价格同比和环比增长皆由负转正,分别为1.2%和0.7%。 进入12月以来,受到持续的低温影响,供给和物流成本有所上升,导致蔬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均出现显著上涨。 临近节日,叠加饲料成本有所上升,猪价环比结束三个月的持续回落,转而上涨6.5%。 非食品同比与前值持平,环比小幅上涨0.1%。 12月国内疫情呈散点式爆发,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部分城市,虽然相关的疫情防控措施实际上仅对疫情区域内的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形成抑制,但是对疫情风险的高度警惕可能会对其他区域的居民产生影响。 从本月数据来看,教育文化娱乐、房租、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加工等重点非食品分项环比走势均较弱。 非食品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原油价格。 柴油、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环比显著上涨。 向后看,CPI可能会在今年一季度重新落入通缩区间。 虽然1月气温仍较低,同时节日需求对食品价格的支撑仍在,但考虑到去年高基数的效应,我们认为1月CPI同比会重新落入通缩。 但我们反复重申的是,虽然当前核心CPI的读数仍然偏弱,但是大概率会在今年看到核心CPI、服务业CPI的上升,这进一步说明了,虽然CPI读数会在一季度落入通缩区间,但是结构的表现将会印证宏观经济进一步复苏的特点。 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涨,PPI环比创新高。 2020年12月PPI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环比大幅上涨1.1%,创下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 各主要上中下游工业品环比均正增长,且除化学纤维行业价格环比涨幅较前月有所下降,例如黑色开采、有色开采、煤炭、石油产业链、有色黑色采选等价格环比上涨均较前值有所扩大。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际油价在12月出现显著上涨,WTI月均价格已经升至47美元/桶,创下去年2月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值。 油价上涨的需求端方面,全球经济弱复苏的趋势仍在继续,虽然欧美国家的疫情爆发有所加重,但全球来看,需求是在逐步走强的。 供给方面,欧佩克+的石油减产协议仍然在执行期,供给属于持续偏少状态,也给油价上行提供了基础。 二是国内生产需求依然较强。 虽然12月制造业PMI读数环比小幅下降,但是生产、订单等关键分项仍保持在高位。 三是去年12月气温偏低,煤炭需求上涨,导致上游能源品价格上涨,也一定程度的使得成本向下传导。 PPI将继续转正之路,或在今年1月就能看到。 一是疫苗正逐渐强化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的预期,需求端将成为价格有力的支撑。 二是今年美国制造业和房地产的补库将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三是今年中国房地产建安投资料将保持韧性和制造业补库的需求。 总体而言,我们对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行,特别是以美元定价的商品上行持乐观态度。